研究▪性▪学习

这9种“伪学习”,正在扼杀你的前途……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3人  一直都在i

如何快速有效学习知识?

看着网络上人们一年阅读100本书、听完30门课程,自己的阅读量却只有区区十几本,买了十几门课没有一门是听完的,心里焦虑得不行。

对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智库专家张军老师说:“你为什么要学习?你想要学什么?先想明白这两个问题,再来找解决方案,才不会陷入到‘伪学习’的陷阱中。”

关于什么“伪学习”,张军老师列出了以下9种情况:

一、“伪学习”九式

① 过场式学习

过场式学习,多见于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上级有了新精神,领导有了新指示,马上发通知、出文件,掀起了一个个学习的高潮,这真是“轰轰烈烈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

很多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好像搞运动一样,过了也就淡忘了,连组织者都记不清自己做过什么了!

② 作秀式学习

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很多人的书柜里摆放着门类繁多、装帧精美的各种书籍,有的还在墙上挂上一两幅书法作品,以显示自己是爱学习的、是在学习的。很多人经常买书,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然后就束之高阁了。

买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学习,为了改善行为。有的企业,组织一场培训,大肆宣传、重点报道,仅仅当任务来完成,而淡忘了学习的宗旨:提升产能,扩大产出。

③ 鸡汤式学习

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励志,早上鸡汤泡饭,中午鸡汤就馒头,晚上鸡汤下面,顿顿鸡汤,不死也伤。

鸡汤式学习,有很强的麻痹作用,在其中者,浑然不觉。你去劝说,他会用刚刚拿到的鸡汤回敬你,让你哑然,因为那些鸡汤大多是正确的废话。鸡汤多来自于朋友圈和微信群,发鸡汤者多是久未学习者,初拾箴言,如获至宝,赶紧与人分享。

④ 鸡血式学习

鸡汤式学习并不可怕,毕竟,还是有些收获的。最坑爹的,是鸡血式学习。

台上大师带功,台下一片虔诚,一双双渴望财富的眼睛凝视着大师,盼望大师拨云见日、启迪智慧。行文至此,笔者都恨不得自己先干一碗。

燊叔、秒哥、丹姐,不知道蛊惑了多少人,而被蛊惑者,恨不得马上回到自己的企业去实践,但又不知如何操刀,因为大师不善此道。更有甚者,鸡汤式学习的现场,学员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发誓要改过自新。

鸡汤式学习机构、大师们,请放过这些渴求知识的伙伴吧!

⑤ 自嗨式学习

每个人都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每个人都加入了十几个到几十个微信群,到处听课,非常充实,忙得不亦乐乎。看到朋友圈的好文章,动动手指,收藏。

请诚实地说,收藏过的文章,您看过几篇?各种学习软件盛行,签到、打卡。每一种学习软件,都是在对抗或逢迎人的劣根性:懒惰、懈怠、不劳而获。

职场学习是生命的觉醒,学习靠自觉,而非强制。学习需要独立思考,要读书,而不是听书。自嗨式学习的典型心理特征:我学习,我快乐!

⑥ 自慰式学习

看到同事在学,看到朋友在学,尤其看到领导在学、老板在学,自己不学,是不是很out?于是,也加入了学习的行列。

看别人学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这种学习,是对生命的耗损!

自慰式学习的典型心理特征:我学习了,总算没有落后!通过参与学习,心理上获得了暂时的平衡。自慰式学习是被动的、盲目的,是没有规划的学习。

⑦ 圆梦式学习

圆梦式学习多见于学历提升。如果只是为了拿一纸文凭,这样的学习就是伪学习。如果是想通过学历提升,达到职业技能的提高,这种学习,就是真学习。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历提升是体制化学习,是个异常艰辛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想提升学历,必须平衡好工作、家庭、学习三者的关系,否则会顾此失彼。

如果有了孩子,而且孩子尚在幼年,与其圆梦,不如多给孩子些陪伴。

⑧ 粉丝式学习

追逐名人,追捧名师,相信权威,是粉丝式学习的典型特征。

这些名人包括名嘴、大牛、明星企业家、明星学者等。名人们动辄百群直播,谈感悟、说经验、献干货,一时间,仿佛成功可以复制。

真正的学习是首先要有鉴别能力,其次是转化能力。不可否认名人名师凝结的智慧,但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判断和取舍。

⑨ 碎片式学习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技术使移动化、碎片式学习成为职场人的重要学习方式。当前,时间是碎片式的、信息是碎片化的,连学习地点都是碎片化的,面对这些碎片化,如果没有体系、没有规划,就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才算真正有效的学习呢?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智库专家张军老师说:“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服务于一个逻辑、一个结构。这个逻辑是,清晰的目标、稳定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信念;这个结构是,知识体系、能力架构和最佳实践。”

二、系统搭建个人知识体系

很多人在工作5年后,会发现自己遇到了瓶颈。他们也坚持学习,每天下班之后,看各种书,听各种课,但依然在职场上举步维艰。

最核心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理清学习的逻辑和结构。所有的学习都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一个可以持续积累的知识体系。

“我当过普通员工,当过管理者,也做过十几年的咨询培训,我看过太多人因为盲目学习而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张军老师说:“不管你学什么,学会正确的职场学习方法,搭建系统的知识架构,一定是重中之重。”

张军老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从基层员工到集团企业总经理实践,以及从管理学硕士、博士到经济学博士后的理论学习经验,从知识体系、能力架构、最佳实践三个部分,归纳了职场学习的结构。

△ 知识体系

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分成金字塔式的三个层面,从塔底到塔尖分别是知识面、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

知识面:它体现了个人内涵和素质。知识面通常是越宽广越好,历史、人文、哲学、社科、心理等等,平时都可以广泛涉猎。

通用技能:它体现个人的社会适应性,越实用越好。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中层干部,那么职场沟通、绩效考核、团队管理、高情商等,都是你必须掌握的通用技能。

专业技能:就是把你跟其他人区分出来的一些核心能力,比如说同样是HR,有人专业做绩效,有人专业做招聘。这个层面的能力培养越专注越好,因为你越专业,不可替代性就越强。

知识体系体系的构建,必须是有指向性的,就是说,知识面的扩充,最后必须指向专业技能的提升,这才是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

举个例子,你今年刚晋升为经理,给自己定了今年要读100本书的目标,那么你读的书目一定得覆盖到这三个层次。如果你只读100本闲书,可能你最后变得见多识广了,但专业技能上却没有一点精进,这对于你的职场晋升和成长并没有太大帮助。

△ 能力架构

全球人力资源领域的顶级专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罗斯维尔博士认为,对职场人士来说,有六类能力是必需的

人际能力:理解使个人和群体之间产生有效互动的方法,是沟通协调、处理冲突的能力。

领导能力:影响、促动或激励他人采取行动,往往是通过人格魅力、良好习惯、专业特长、关爱他人来实现。

技术能力:是指了解现存的知识、技能或流程,也称专业能力,是处理业务的基本保障。

经营能力:将组织视为系统、流程和运作单元,它需要两种意识的支撑:投入产出意识和开源节流意识。

分析能力:它是指准确获取信息并且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是逻辑性、严谨性和规范性的综合体现。

科技能力:它是指对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尤其与本行业或本专业相关的新科技、新方法,更应该关注。

总之,这六类能力需要平衡发展,否则,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

张军老师建议,优先发展技术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能力。每个职场人首先要提升的是岗位胜任能力,其次是人际能力,因为工作都是靠流程来推动的,人际关系好好,工作开展就顺利。

△ 最佳实践

最佳实践,是那些已经在别处产生显著效果,并与你实际情况相符的优秀实践。

最佳实践最好按照职能模块选取,比如人力资源模块、财务模块、审计模块、研发模块、生产模块、销售模块、营销模块等。

你可以寻找职能领域内的最佳实践或者标杆对象,探究是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并将其复制到自己的岗位,进行具体实践,然后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管理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必备技能

除了正确的职场学习方法,张军老师还建议每个职场人都能系统学习管理知识。

无论你是普通基层员工还是管理者,都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因为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人,还包括事,比如财务、技术、信息、企业信用、外部客户等等。

原文选自:https://news.mbalib.com/story/24546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