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158||晴雯受寒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袭人的母亲死了,袭人留宿花家,宝玉这边,派晴雯与麝月值守。晚上,宝玉要喝茶,麝月睡得跟猪一般,一动不动,惊醒了晴雯。晴雯叫麝月倒茶,三个人都醒了,大冷的天,麝月穿了厚衣到院子走走,晴雯穿着单薄的小袄去吓唬麝月,人没吓着,反把自个儿冷得不行,打着喷嚏钻进被窝。
第二天一早,晴雯鼻塞严重,身子倦怠,不想动弹。显然,大半夜起来胡闹,终是感冒。
“快别声张!太太知道了,又要叫你回去养病,家里再好,到底冷些,不如这里。我叫人请了大夫悄悄从后门进来。”宝玉说。
宝玉挺维护晴雯。昨夜不好好睡觉,穿着小袄起来玩闹,感冒了也没责备她,反让她好好休养。
宝玉让老嬷嬷传话李纨,喊个大夫来瞧瞧。
李纨说,先开两副药吃吧,不好的话,还是出去养病的好!
“生怕我是瘟症传了人!”晴雯生气,边说边要爬起来。
“你这是何苦呢!她这么说也是她的职责。不然,太太知道也要说她的。”宝玉倒是拎得清事情的本末。
一会,果然来了大夫,给晴雯诊了脉、开了药。
“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也像我们一样的治法,这如何使得!谁请来的?快打发出去,再请一个熟的来!”宝玉看了药方,发现有枳实、麻黄,这些药是他作为男儿都禁不起的狼虎药,姑娘家的怎受得!
宝玉对自己的丫鬟实在上心,他若大大咧咧、不细心查看药方,任凭丫头婆子抓了药来熬,晴雯喝下去,必定吃大亏。
“焙茗,再请一个大夫来。”宝玉吩咐。
焙茗请来了王大夫,重新诊脉开药。方子上果然没了枳实、麻黄这等狠药,其它药的份量也减了减。
“这才是女孩儿的用药,虽疏散,也不能太过。”宝玉放下心来。
这个少主子,虽是男孩儿,心却极细,对丫鬟也如此上心,难怪姑娘们喜欢他。
老婆子拿方子取了药来,宝玉让人把煎药的罐子找出来,在火盆上煎药。
“让她们去茶房煎吧,弄得满屋子的药气,怎么要得!”晴雯说。
“药气胜过一切花香。我这屋子啥都不缺,就少这药香,如今全齐了。”宝玉并不嫌弃,叫人把药煨上。又让麝月打点东西,叫个老嬷嬷去看袭人,她娘已经走了,让她少哭些吧!处理妥当这些“家事”,宝玉来给贾母王夫人请安吃早饭。
撇开宝玉不想读书、不想考取功名外,其他事情还挺靠谱,也考虑得周全。一方面照顾感冒的晴雯,另一方面关心死了娘的袭人,对长辈的请安陪伴也没落下。
吃饭时,凤姐跟贾母王夫人闲聊:如今,这天气越来越冷了,姑娘们就在大观园那边吃饭吧,冷又冷地来回跑,也不是个事儿,天暖了再过来吃饭。
王夫人:这倒是个好主意!刮风下雨下雪的,吃个饭冷空气吹到肚子。园子后边有五间空屋子,不如挑了两个女厨子专在那边给女孩儿们做饭。蔬菜肉类野味都是分例的,分过去就是。
贾母:我也这么想,就怕多个厨房,事儿就更多了。
凤姐:也没啥,那边添了,这边就减了,就多些事儿也是值得的!姑娘们的身子哪经得起冬天的冷气?特别是林姑娘的身子就吃不消!
看来,大观园另开厨房的事迫在眉睫。
一是北方太冷,二是贾家太豪,有些“地大物博”,姑娘们吃饭有些远,不方便。家里的长辈、嫂子免不了担心,总给他们最贴心的照顾。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父母,我们对自己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就是一辈又一辈的护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