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前需要痛苦思考
看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甚感教育孩子这件事,一点都不新鲜,但惊奇的是,这基础性的东西又被多数人忽略了。
就像空气、阳光、水一样,因为容易获得,以至于不认为这些有多大价值,可叹的是,孩子的教育也被如此认为。
要是看看社会的发展就明白,忽略孩子的教育,迟早都会回归重视的,正如,过去我们不买水,现在要买了,过去我们不用净化空气,现在要买设备过滤。
忽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错过,但忽略被规定为重要的东西,到了一定时候必然会拼命弥补。
这个世纪,为什么高呼家庭要对孩子的教育重视?难道不是因为人才重要的堂皇之词背后人性道德跌落至极点而仅靠发展决绝不了问题了么!这个问题的破解,不是订立法律或学校道德课程就可以解决的,根源就在社会基本单元之中。
但如何让家庭去重视这事呢?
危机或许是种很好的教学资源,看到新闻报道的种种家庭不幸,幸运的家庭一定战战兢兢,惧怕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也是动力之一,但这并不是个正向的动力。
卢梭在他的教育观念里表明,教育要培养的是公民,这是以国家的繁荣发展为导向的,它是一种阶层意识,或是爱国精神,但总得而言,它是远大的目标。
但我们很容易陷入将远大目标限定在物质层面上,这视野就约束了教育的伟大工程本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教育导向尽可能不要是物质。
20世纪初,实用主义的思想泛滥美国,不以实际产生价值为结果的教育或行动都是废的,这个好吗?它激发了经济活力,物质兴盛,人民富裕,一切看起来很不错,不过,极盛的物质社会背后,阴暗的世界也是巨大的,腐朽、堕落、荒淫被谁释放呢,肉体一旦舒服,人性的恶就轻易破壳。
看重人的价值,人才能释放价值,教育回归家庭,需要成年人看中孩子本身的价值,并有个宏大的愿景引领,这愿景可以是使命,可以是情怀,可以是光荣。
可惜,流行的观念太多元,而追求的东西太统一,导致没人知道哪个观念是对的,而只有结果才是对的,这比功利主义还功利。
当自食恶果吃腻了,和对待房价一样大家冷静了,重新思考形而上的教育意义时,一个新的回合才会开始。
看到斯宾塞教育小斯宾塞14岁就进了牛津大学,就知道快乐教育是不错的选择,或许教育本该那样,那背后,也应该有斯宾塞对时代现状的痛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