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府长物普洱茶每天写1000字

2014年造府普洱·布朗山卫东寨

2017-02-05  本文已影响33人  造府秋香

《造府普洱》不止有普洱茶文化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茶道|文学|养生|视觉


在百花齐放的普洱茶界里,布朗山系列,是在茶友的记忆最深刻,最好辨识的茶品。因为它刚烈和浑身充满的茶劲。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最多的茶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卫东、吉良寨等村寨,其中,古籍中记载的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多年历史。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靠近中缅边境,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平均海拔达1216米,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

主要山梁有三垛山、邦嘎、了望台山、广三边山、悻岗垒山、特棒囡、垒连底法山、诺米差、浓厄山、嘎腊阿波拖各脚等。

布朗山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1300毫米,年均气温18℃~21℃。

冬春两季多雾,夏秋两季多阴雨,日照时间短。因哀老山和无量山的屏障作用,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布朗山的茶在普洱茶中的传奇,布朗山的茶最阳刚、醇厚。它凛冽的口感犹如布朗族男子那样浑厚有力量。

2000多年前,濮人定居于此,称"濮满山"。古时曼桑、曼新属车里宣慰使司地,其余属勐混土司。因以族称——布朗山。

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特征的外显标志是语言。服饰也是标明一个民族的另一张“身份证”。

布朗族,历代称为"濮满"、"濮人"等。解放后,国家改"濮满"为布朗族。布朗族,有独立的言语、文字和民族文化。

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不论他们表面看来发生了多少变化,那热情好客、粗狂委婉、能歌善舞的民族基因仍溢于言表。

布朗山·卫东寨,度娘上百分之90的词条因为茶的关系,都是和180年前从老班章迁徙出来有关的。

我们从来不借老班章的名气炒作,造府只是以茶为本。

造府的布朗山·卫东寨,虽说具有几分高贵的老班章血统,但最多的是那质朴的山野气息和性价比。

卫东寨的口感,像一个粗狂的汉子,阳刚。和易武茶区的细腻、甜滑、柔绵,形成鲜明的对比。花果香。那香如春花,净如秋月,甘如夏风,活如冬雪的布朗山卫东寨。性价比和滋味,喝过你绝对忘记不了。

造府普洱·卫东寨,因喝这的茶多了,也想与她接触更多,仿佛也就在心里生出了情愫,很惊讶于她的简单纯朴之美!

布朗山卫东寨之行总是漫长的,出发前总要有思想准备,大多时候总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折返。节奏也似乎要放慢半拍,只能任浮躁的心在车轮上颠簸。

可能是因为这是一段“急不得”的旅途之故,说也奇怪,到了卫东寨,心总是会安静下来,而当要离她而返又止不住想多看两眼。

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在很多时候都在赶路,都来不及看看路过的风景和路过的人,反正我很享受旅途过后的那份平静,而卫东寨恰恰给了我这段足够的距离,让我有“慢慢布朗”之感。

如果非要让这种感受具象一些,那就是看江水如绿绸般铺满江底,看一爪芭蕉坠弯了芭蕉树,听大龙树树叶若有若无的声响......

布朗山卫东寨的森林植被很好,对视角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份抹不开的绿。然而,那绿又是含羞的,一路进去,你都难于寻到那震撼的绿色,这种“第一印象”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其实,卫东寨的“绿”都躲着呢,你越往里走,就会越想再往里走,大山就会把它林木苍翠的一面展现给你,让你不得不生出“上不挨村、下不着店”在大自然中游走之感。

品茶,在于观茶之形、汤之色,在于品茶之“味”,在于 品饮茶人 的心。

茶外形条索是吸引人的一个优点,但从条索外形难以获得茶汤之滋味,唯有让其复活于水,才能真实的感知。

造府普洱布朗山卫东寨的古树茶,茶汤厚,滑,喉韵下于喉底。

回甘生津丰富,层次感丰富。

刚烈、粗狂中不缺乏细腻。内敛中透着霸气。

香融茶汤,茶汤里吃得到香且能回得出香。

喝完茶后,茶味停留半个小时以上。

因为茶不是酒精,她让人迷醉而不失态,她让人渴望而不贪婪。但她让人贪杯和迷恋。

我始终觉得,爱茶,总是一种古典,淡定的韵致,与现代社会的急功近利脱节,与喧嚣脱节,与浮躁脱节。

今日初九,造府普洱给您拜个晚年,祝你和家人在整一整年里,十全十美,万事如意。

感谢你对造府普洱的关注,如果你想了解造府更多的普洱茶,欢迎关注和转发。我们下次再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