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林老师
初识林老师——很有亲和力
两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和朋友去乌江玩。朋友的姐夫告诉我们晚上准备约一下林老师一起吃饭,吃过饭可以请林老师为我们写一幅字。
林老师是谁?很有名气吗?恕我孤陋寡闻,真没有听说过林老师的名字。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了林老师,他五十多岁,身材高大,眼神温和,带着微笑,缓缓地走了过来。我们一一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都亲切地和我们握手,第一印象就感觉到他很有亲和力。饭桌上,他饶有兴致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一些关于写字画画方面的问题,他告诉我们很多他小时候跟随林散之先生学画的故事。原来,他跟林散之是邻居,有机会亲眼目睹林老写字画画的过程,帮他拽纸、磨墨,也身临其境感受到林老艺术的精髓。
吃完饭,我们一起到他家,一进门就看到客厅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和狂草书法作品,据说都是林老师自己的力作。我感觉到整个屋子浓墨飘香,每幅作品都赏心悦目。到了他的书房,我看到书房有一张十平米左右的长长的画桌,桌上的笔架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毛笔,墙上已经有多幅字画,看出来是最近刚刚创作的。他知道我们的心思,就摊开宣纸,问我们想写什么字啊?朋友的姐夫跟他最熟,就先说:“帮我写一首毛主席的诗词吧。”“好!”林老师拿起一支大号毛笔,倒了一点墨汁在砚台里,再蘸了一点水,润一下笔头,就大笔一挥潇洒地写了起来。我们先认真地看,然后又悄悄拿出手机拍视频,留着以后慢慢欣赏。说实在的,狂草的字我不认识,但是我感觉到这样的书法艺术很像狂草大师林散之的风格。
这是当时现场作品——

林老师写完,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毛主席的《清平乐 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哇,林老师这样一讲,我们终于看出来了。佩服佩服,一气呵成,潇洒自如,行云流水,跃然纸上。朋友也非常喜欢这幅字,接着说:“请林老师也为我写这样一首诗吧。”随行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也说想要这样的一首诗词,林老师都一一答应,我感觉到林老师写这么长的一首诗一定很累了,何况是连续写了三首,我不好意思再提要求。林老师笑嘻嘻地问我:“郑老师,你想要什么字啊?”“我不好意思麻烦林老师写这么多字,想请您帮我写四个字——上善若水,可以吗?这是我微信的网名。”“好!”林老师又爽快答应了。他拿出一张宣纸,折了两次,铺在画桌上,很快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就写好了,然后落款盖章,一幅作品又诞生了。我爱不释手,真的很漂亮。他们一看又都非常喜欢,不约而同地请林老师也为他们再写这样的四字励志条屏,写完之后,林老师想到我只有一幅字,又为我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大字,但是他们几位又提出要求,林老师都笑着一一满足。
就这样那天晚上林老师一直写到十一点半左右,没有一句厌烦的话,没有一点嫌烦的表情。我由衷地感到钦佩,不仅书法艺术如此精湛卓越,而且为人低调谦和。越是大师越是如此谦逊,真是令人敬仰!
这是林老师的书画集封面——

这是林老师最拿手的最受欢迎的古诗四条屏作品——

这是林老师第一次送给我的两幅字——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再遇林老师——还是农业专家
再次遇到林老师的时候,竟然是在一个非常巧合的地点,也让我感到非常地惊讶——林老师原来是一名农业专家,画画写字竟然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那是一个美丽的日子,春暖花开,阳光和煦,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雨发生态园春游。生态园这些年发展得很快,不仅生态农业搞得风生水起,而且现在大型游乐园也建起来了,当地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这里春游秋游,参加社会实践。我们班玩过游乐园的娱乐设施之后来到生态园的大厅,我以为是带着学生观看生态园的科技录像,大厅正播放着生态园的宣传片。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们身边经过,我定睛一看:这不是去年冬天刚刚认识的书法家林老师吗?怎么在这儿遇到他了?我好奇地向他打招呼:“林老师,您好!”林老师听到声音停下脚步,向我微笑;“你是?”我估计林老师想不起来,赶紧对他说:“林老师,您可能不记得我了吧?去年冬天我和小秦一起去您的家拜访过您,您热情地接待我们,为我们每个人写了两三幅字,我们非常佩服您。今天我带学生来春游,没想到在这遇到您了。”“哦,你是郑老师,对吧?我想起来了。我就在这里上班啊!”“啊?您不是书画家吗?怎么在这上班?难道在这里有您的书画工作室?”我再次好奇地问。“我本来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学了一点农业科技知识,在生态园做农业科技指导工作。”林老师的话让我很吃惊,没想到书法艺术如此精湛的大师还是一位农业专家,他只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成才的。“真的吗?太佩服您了!”“没有没有,欢迎你有空到乌江去玩。”林老师还是这样很有亲和力,还是这样真诚、热情。后来才知道,雨发生态园开发之初,林老师就作为农业专家被邀请来一起建设雨发,也算是生态园的元老级功臣了。他现在临近退休,可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代替他的岗位。他很想提前退休,专心致志地画画,可是生态园老总一直舍不得放他,农业技术方面的年轻人才真的很难找到。
这是林老师写的隶书——

这是林老师最擅长的山水画——


了解林老师——多才多艺,名闻天下
和林老师认识以后,我在网上搜索了林老师的资料——林其仁先生,南京乌江人,号江上耕夫,林门后生。中国观网首席书画家,北京紫雅艺术馆特聘书画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浦东美术家协会会员,草圣林散之传承人。散之先生幼即学画,拜于黄宾虹门下;被誉为"草圣"其书体称为"林体",乃当代著名书画大家。五十年功底,尽得草圣神髓,而自成体系。其书法大气磅礴,尤若扬子江水,宛然有临风之气概。其画作境界高深,意境悠远,若山中隐迹高雅之士,让人观之顿觉气定神闲,尤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
天哪,这么有名气的大家!一定要再去拜访!
有一个周末,我和朋友一起开车去林老师家拜访。因为没有提前约好,到了乌江我打电话给他,他接电话对我说:“欢迎欢迎,不过不好意思,我正在外面,一家公司开业,邀请我去剪彩,请等一会儿,我吃过饭就回家。”放下电话,我们就在乌江街头随便走走。乌江是有名的书画之乡,因为享誉世界的草圣林散之先生就诞生在这里。林老师从小就跟随林散之习字学画,而且坚持不懈,再苦再累也要提笔练字,再穷也没有放弃学画的念头。五十多年如一日,现在不仅正楷、行书、草书、隶书、小篆都写得很漂亮,而且狂草艺术已经相当出色,曾经在中国观网等书画艺术作品拍卖会上以一幅八万块的价格成交。不仅如此,林老师还是一名了不起的画家,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老虎骏马样样都会画,真是多才多艺,实力非凡啊!我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每年都有很多人邀请他到全国各地参加书画作品交流拍卖大会,甘肃、广东、北京、上海、三亚、安徽、山东、浙江等地都有大批粉丝来信来函求他的字画。我孤陋寡闻,家乡有这么一位名闻天下的书画家我竟然以前都不知道,现在有机会认识拜访当然要珍惜。
林老师回来以后,热情把我们领到书房,同时来拜访的还有四五位当地企业家,他们也是慕名而来求字画的。林老师的字画不管挂在哪里,都是一道漂亮的风景线。林老师先帮他们写了几幅横匾——“财源广进”、“勿忘初心”、“舍得”等,他们拿着满意的作品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时林老师放下笔,和我们聊了起来。他说,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家里求字画,还有一些书画收藏家看中他的作品具有收藏价值,要求他所有的作品都由他收藏,但是被林老师谢绝了。他说:“我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书画家,我爱好写字画画已经有四十多年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亲朋好友喜欢我的字画,不愿意被任何人垄断收藏。你们来我家,我很欢迎,你们这一次想让我写什么字啊?”我们俩都不好意思提什么要求,我朋友看到刚才为别人写的“舍得”二字刚劲有力,有人生哲理,就求了这幅字。我听说他画葡萄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就试探着问:“林老师,听说您画葡萄等都非常漂亮,请问是不是很费事?可不可以帮我画一幅简单一点的画?”“画画比写字的确复杂一点,不过只要你喜欢,我就帮你画。”
请原谅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林老师的画有多么值钱,要不然我真的不好意思冒昧提出如此要求。我看到林老师摊开宣纸,看了几秒钟,可能已经构思好了造型,然后浓墨重彩,从下到上画了几根葡萄藤,曲折有力,干枯相搭,非常逼真。接着,又蘸浓墨画了几片葡萄叶子,再用淡墨添了一些葡萄叶子,浓淡相宜,远近分明,然后画葡萄,一串、一串,硕果累累,最后又添上两只可爱的小鸡在葡萄架下觅食,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林老师现场作画,胸有成竹,富有想象,三笔两笔,葡萄串串,香甜诱人,垂涎欲滴;小鸡叽叽,跃然纸上,充满生机。 我们看到这一幕真是赞不绝口,连声道谢,心中情不自禁地感叹:真乃大师也!(后来这一幅作品我装裱之后,经过林老师同意,我转送给我最尊敬最值得感恩的一位长辈了。)
这是林老师画的水果黄瓜图——

这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春夏秋冬山水四条屏
















林老师的作品誉满天下,林老师的人品也令人敬仰。祝福尊敬的林老师健康长寿,祝愿大师的书画艺术再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