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锁链 ”(254)
2018-10-14 本文已影响15人
周安柱
这两天我要准备一个课件,自然而然的花了几个小时在课件的内容上。由于要追求工匠精神,自己每次都想比上一次有所突破,后来又细致的雕琢了一段时间。
大前天就想做一次试讲,一次乔布斯式的有准备的试讲,但我发现其实还是95%的时间花在了内容的修改方面了,试讲的准备时间其实很少。
透过这一现象,我观察到自己更喜欢思考内容和解决方案,而对于上课的形式和表现却几乎是不太重视的。
这让我想到十几年前,我们开一些小组座谈会的时候,研讨的问题和设计思路大都是我设计的,但我居然经常聘请专业的会议主持人,难免一年要支付昂贵的相关费用。后来很多人对我讲,主持人对研究的内容解读的可能没我那么深,为什么不亲自做主持人呢?当时我也找了很多的理由,但最终发现其实是自己“不习惯”对太多人侃侃而谈,很怕出现讲得不好的问题而影响项目品质。
直到十几年前,有个活动须要我救急,所以我就体验了一次正式的讲座,居然讲得挺好的。当然顾问业的特点,更多的是还是解决方案的专业价值、敏锐的洞见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状态不是最最重要的。
后来我逐渐的发现,自己特别喜欢文字的沟通,更喜欢短信、微信、邮件、PPT等等,主动的电话和讲座就极少。我似乎是一个想过就以为说过的人,很多的课程其实都是脱口而出的,也几乎没有一次课是事先练过的。
一个看起来沉默寡言的人,甚至惜字如金的人,居然经常要讲报告,甚至讲一些课程,也是很有趣的反差。只是十几年过去了,自己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固有的思维习惯,依然是90%左右的想,只有百分之五六左右的讲解的“所谓准备”——其实还是在想听众的需求和提问时怎么回答更好些。当然习惯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但根深蒂固的模式没有太大的改变。
改变习惯才能改变人生,我其实被隐形的链条锁住了一些表达能力,是需要继续“解锁”的。美国经济学家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依赖路径的机制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而我正好是对深度思考上“瘾”了,对“讲”大课却没有特别的“兴奋”。因此,在优质的内容供应商和优秀的表演者之间,我目前倾向于前者更多一些。“隐形的锁链 ”(254)
要想进一步的突破自己,重塑信念和调整习惯就很重要了。比如让自己热爱上讲课,比如刻意的让自己反复的练习更多的讲课,就会“习惯成自然”了。
好的习惯就像训练有素的“千里马”,能自然而然的把我们带向自己想去的美好生活。而坏的习惯就像尚未驯化的野马,常常横冲直横,不能自由的为我所用。因此我们就要把这些“野马”(不良习惯)训练成“千里马”(好习惯),让好习惯帮我们只传递正念的力量。
信念的枷锁,是需要减锁的。信念引领行为,行为转化习惯,习惯创造命运,而懂得为信念、行为、习惯甚至命运随时赋能或巧妙解锁,就可能创造无限的美好和自在了。
依着“圣人训”,去训练我们的“野马”,“功夫倒,滞塞通”,“圣与贤,可驯至”。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
#无戒365挑战 周伯通(安柱)日更1000 第257天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