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您老了,我们长大了......
昨晚正在忙着做双十二的活动,突然收到表姐用微信发来的一张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晚年发福的身躯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手里捧着一块蛋糕,虽然已是满脸皱纹,但那刻却像个小孩一样对着镜头快乐又略带腼腆的咧嘴微笑。
这位老人,就是我最爱的奶奶。
奶奶今年快70了,是个地地道道地农村妇女,但又跟一般的农村妇女不同,要说哪里不同嘛,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一辈子从来没卖过菜“。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菜市场里随处可见老人家卖菜的,但我奶奶不同,从来没卖过菜,即使是年轻时,闹革命,家里最穷困的时候。每次她说起这句话总是满脸的自豪,一开始我们都不明白,暗自心想:以前那么穷困,不卖菜又怎么养家啊?后来才知道其实奶奶最自豪的其实不是自己没卖过菜,而是她不卖菜也能挣钱养家——做公分,给生产队干活儿,一家老小的公分,她全干,一个月挣得比人家卖菜的还多!
说到这里,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有点酸溜溜的。现在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是医生世家,从爷爷辈起,每一代都是从医的(不要问我为啥我没有当医生,那都是后话)但其实我爷爷一开始也不是学医的,据我奶奶说,爷爷原是生产队的会计,因为我叔叔小时候体弱多病,家里穷又请不起大夫,于是他才下定决心自学医术,刻苦钻研的那几年,家里的担子几乎全靠我奶奶的一双手撑着,后来爷爷成了村里的赤脚大夫,因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慢慢被人熟知,在村里渐渐有了名气,家里的条件才慢慢好起来。条件好了奶奶就更不去卖菜了。开始干嘛呢,上山砍柴,养家禽,打猪草,貌似男人可以做的活儿,奶奶也样样都行。(现在想想,可能我家女孩儿各个都那么man,估计遗传因素就是从我奶奶身上留下的,嘿嘿。)
奶奶还是个大嗓门,说话特别大声,大家想象中农村妇女说话可能都很大声,但是自幼成长在农村的我真没遇到过像我奶奶那么大声的。大声到什么程度呢?给大家举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有一次放假回家,早晨睡懒觉,我房间在三楼,大冬天嘛,门窗紧闭,除非打雷闪电有人敲门,否则几乎是没可能把人吵醒的。正做梦呢,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哪~!”猛地从梦中惊醒!怎么感觉声音那么熟悉?!两三秒钟,定了定神,跑到窗边一看,果然是奶奶!她在数十米外的路口遇到老朋友,正跟人家聊的火热呢......天啊,我的房间可是在三楼,而且还隔着数十米远哦!(要是有缘,有机会,欢迎大家到我家去感受一下,哈哈哈哈)
我奶奶还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们那个年代哪有你们现在那么好?!我那么老了还没吃过......”。据我们几姐妹的不完全统计,这句口头禅发生几率最高的情况就是每当我们又带了什么新鲜的玩意儿(特指好吃的)回家的时候。他们那个年代物质有多匮乏,估计已经很难为现代人所想象。小时候,吃一根奶油雪糕已经算是很奢侈的了,嘴馋的时候顶多吃根白糖做的冰棍,而且才1毛钱,放到现在,路边掉了1毛钱,估计都懒得弯腰去捡。
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很多新的变化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可能是理所当然,顺手拈来的,但是对于我奶奶那一辈儿的人来说,可真的是翻了天了。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第一台手机是6年前高中毕业买的,虽然是按键机,但在当时也算很牛X的事件了,谁料到,6年后的今天,按键机却已然变成了“老人专用机”。我奶奶说的,“功能少不要紧,只要字够大”。两年前我妈刚给我奶奶买手机那会儿,奶奶那个乐的呀,揣口袋里稳稳的,连续两个星期几乎逢人就要掏出来夸上两句,那高兴的跟人家中了几百万似的。
关于我奶奶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真的不是寥寥几行字就可以说完的。但是不管奶奶那些事儿在我们现在看来有多“搞siao”,多“渺小”,多“农村”,我依然很爱我的奶奶,感谢她在最艰苦的时候独自撑起了一个家,感谢她在爷爷去世后担起了一个家族的主心骨,感谢她辛苦养育了我妈,感谢她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很多很多以前有趣的故事,感谢她总是第一个记起我的每次生日,感谢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不要总以“忙”为借口,而冷落了自己最亲的人,不要总想着反正他们一直都会在,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时光给了你成长,但也给了他们苍老,还能陪伴的时候请多一些陪伴,还能把爱说出口的时候请早一点说出口。
今天我打电话给我奶奶了,你呢?
图片发自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