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字国策定江山

2023-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周言昨日

众所周知,当一个王朝走向没落时,通常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官员的贪腐无度以及地方势力的兼并,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爆发一场席卷天下的起义战争。然而,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真正能平定乱世、稳定局势并力拓版图的雄主却寥寥可数。即使是曾经最盛的起义军,也有许多最终未能夺取大权,走向失败。例如窦建德在虎牢关被擒,李自成未能巩固统治。

这些失败往往是因为农民军缺乏具有政治远见的有识之士,策略失误最终导致被平定。然而,历史上总会有一些奇迹的出现。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例外。他重视人才,身边汇聚了许多聪明才智的谋士。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这些谋士们成为了他的智囊。其中,有一位名叫朱升的老者,在59岁之时向年仅30岁的朱元璋提出了一条九个字的战略,这些字堪比千军万马,帮助他成功地统一了大业!

朱升是出生在元朝早期的江浙行省徽州路休宁县的人。他自幼勤奋好学,渴望知识。十九岁时,他考上了秀才,但他并没有继续追求功名,而是回到故乡担任教书先生,继续学习并务农。直到1341年,42岁的朱升以他的才华荣登乡贡进士榜。此后,得到陈栎的推荐,朱升出任池州学正,期间通过整顿儒学、制订校规等举措实现了显著的改革。然而,由于元末统治阶层的腐败堕落,朱升对此失望并决定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专心研究学术。

朱升并非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他一生中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出仕欲望。虽然他拥有广博的学识,但他始终过着隐居的生活。然而,正是在他59岁时,朱元璋攻打婺源并遇到困境之时,谋士邓愈推荐朱升。尽管朱升已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但他卓越的学识,尤其对天文历法和战略战术的精通,让他的名声传遍朝野。朱元璋亲自前往拜访朱升,向他请教统一天下的策略问题。根据《明史·朱升传》的记载:“朱元璋攻下徽州后,因邓愈推荐,召他询问时务。”尽管这位糟老头当时已经年过五旬,但他在各种学问上都有所涉猎,特别擅长天文历法和兵法战略。在朱元璋拜访朱升的石门家中,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探讨了天下大事。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一条九个字的战略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对此方针赞赏有加。

尽管朱升在朱元璋的战略方针中并未提供具体的战术细节,也不像《隆中对》那样提出了千方百计夺取天下的计策,但这条简短而精准的九字方针却成为了朱元璋建立统一的基石!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朱元璋虽然占据了苏南浙北富庶之地,但在元末各方势力割据的格局中,他并没有什么优势。他西面的陈友谅,东面的张士诚都对他的势力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还有红巾军的首领韩林儿。如果朱元璋贸然称王,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根据朱升的建议,朱元璋改变了以往急于扩张的策略,开始稳扎稳打,巩固自己的根基。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自称皇帝的人数不胜数,许多人打下一块县城就沾沾自喜,而这种举动往往成为元朝重点打击的对象。相比之下,陈友谅自称帝王,张士诚自称王,朱元璋却默默壮大自己的势力,同时尊奉韩林儿为帝,在强敌面前保持低调,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凭借睿智的战略眼光,善于选拔人才的胸怀和胆识,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会盟,与张士诚在高邮决战,最终将元朝赶回草原,开创了明朝276年的伟大建业。

朱升提出的九字战略方针对朱元璋的崛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伟人毛主席在回顾历史时只用了七个字盛赞朱升:“九字国策定江山!”然而,除了制定统一的战略国策外,朱升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鄱阳湖以及与陈友谅、张士诚多次交战中,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建议,对消灭元朝、统一中原、建立明王朝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朱升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但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明朝建立后不久,朱升选择告老还乡,并退隐山村。朱元璋曾试图重新封赏他,但朱升坚持隐居,最终朱元璋只好接受他的选择。朱升在洪武三年(1370年)去世,享年72岁,终得善终。与其他封赏的文臣不同,他追求低调的生活方式使得他的名声并不显著。然而,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认为他“才佐帝业,学本国师,文注子经,武贯韬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