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365天

12.1

2017-12-01  本文已影响2人  简书专用帐号

第几天了?好像是第四天。

刚才写周报邮件有一个错别字……真的是,太粗心。还好没多大事。

周报啊周报,这一周正常了很多,效率比较高,该做的提前都做完了。

但是还是有新任务,总是自己给自己找活。

我这个工作啊,如果要说什么核心竞争力,只有三句话:懂市场,懂产品,懂用户。

这三个达到一定深度,做什么都简单,这是一切的根本。

今天终于找直属领导谈话了,聊了聊,下周给答复。

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她以前校招进去的公司啊,全国就招6个人,一百多个人最后她进了。进去之后呢,先剪了三个月报纸,后来她leader也就是公关经理离职了,领导问她,你能不能接替她的工作,她说能。然后她成了她们团队升职最快的人。

我知道她暗示啥,但我也不能一口答应啊,万一承诺了没做好岂不是很尴尬。

我的经验还是太少,还是先学习,一点一点来。

一个升职的机会,错过了可惜么?

认清自己才重要吧。有啥可惜的,它迟早会因人设岗。等我积累到一定火候,我就单独申请一个职位,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事情。

还是先招一个有经验的人先带带我,总比我自己瞎摸索快很多。我明年6月才毕业,没有必要着急。打好基础。慢慢尝试,拓展边界。

我业务leader马上要走了,她走了,活都落我这边了,感觉压力挺大。

慢慢来。

下午写一篇文章,接到活的前3秒,我是想打一个???

这不是你的活吗?怎么交给我了,冷静了一下,又想算了,写吧。

焦虑了一个小时,写的差不多。

如果没做过,就先模仿。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式。拆解,分析。

感觉自己的效率还是有待提升,好多时间没有有效利用。

产出的价值也不够高。

慢慢积累吧。保证你每天都有进步。

这个行业还是可以的,现在已经从刚开始的无感,慢慢变得有意识愿意主动去了解了。

你做的是一个事业,因为它影响着无数的企业,无数的员工。

你要做的是掀起一场变革,摒弃旧的,低效的,认识新的,高效的。

我本身就是一个创业者类型的人,如果我真的认可一个事业,认可我做的事情,那么我会真的会把这个当成自己的东西来做。

假设一个人22岁开始工作,如果他62岁退休,那么他要工作40年。

40年吧,感觉在一个行业5年就已经算是很长的了。

之前采访过一些嘉宾,均是工作了17、18年达到HRVP级别的人,感觉,嗯,也没多大感觉啊,可能人家见得多了,我见识太少。触达不到。

我是一个策划者,幕后者,习惯统筹,不擅长台前表演。

如果你不擅长,那么做好你擅长的,不擅长的雇人,请别人来做。

一个躲在阴影里指挥的人。

一个最前线的侦察兵。

可惜这辈子没机会当兵了,不然真想体验一下。

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什么工作啊,金钱啊,感情啊,都是包袱。

每个人都在登山,每年上升一层,到达山顶的那一刻,就是死亡的那一刻。

而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几个口袋,这几个口袋的名字分别叫做工作、感情、健康、兴趣、家庭……

每个人的口袋都不一样,有的人大,有的人小,有的人甚至还是破的

但是,大家都在登山,在即将到达山顶的那一圈人中,他们有的新获得了一些口袋,有的变大了,有的变小了,有的甚至丢弃了……

但那个是最重要的呢?

哪些口袋是丢了就再也捡不回来的?

哪些口袋又是丢了还能再捡回来的?

哪些是可有可无?凑合凑合能带着到达山顶的?

我是在山脚靠上一点点的。有时候看看我下面刚到山脚的人,有时候又看看我前面半山腰或者高我一点点的人。

他们也是,有时低下头看看我,又或者抬起头望着上方的人。

很多人都特别在乎口袋的大小,可是又有多少人在安安心心一心走路呢?

我们为什么登山?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山之外是什么?除了我还有谁?它们在干嘛?为什么?

研究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人生还长,紧要处就那几步。是这样么?

谁知道呢?

人真可悲,蝼蚁一般。

人又很伟大,集体智慧的伟大。

蚂蚁很渺小,但蚁群很聪明。

人啊

平平淡淡,不急不躁。

该冲动冲动,该冷静冷静。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明天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