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日记‖离岗时怎样交接工作
原创(文): 遇师遇友
离岗离职,当今司空见惯,就职时每一位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离岗离职时该怎么做?
写好交接书,洒脱地迈出单位大门,还是放下工作,”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无声息。
朋友曾跟我说起过其单位一位同事(简称甲)退休时写的工作交接书,听后在不可思议中我终于明白,不这样做就不是甲的职业人格,下文的我指我的朋友。
数十页纸质版工作交接书,涵盖内容:
岗位名称;工作内容(主要工作、临时工作);工作范围;工作关联;各项节点;工作资料(历史遗留、本人经手,各类文件原件还是复印件,标注一目了然)。
电脑版:
分若干个文件夹,标题后都标注了时间段,以时间排序的,以相关内容归类的,井井有条。
这份工作交接书,堪称教科版。
也难怪,甲的工作被领导安排同时交接给五人,一岗变五岗,非凤凰涅槃,华丽转身,五人合力,竟不抵一,没多久,基层主管部门领导因病离岗待家,至今未回归,甲退休后其部门领导曾感叹,没想到甲的工作这么繁杂,看他每天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的,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待遇上不被器重,退休后工资比同等条件的其他人都低,图啥?干嘛如此认真!
文如其人,用到这份交接书上再恰当不过了。
甲是恢复高考制度后迄今村子里的唯一重点大学本科生,30多年前毕业分配来到我所在的单位。
头脑极其聪明,据其他同事讲,甲的儿子班主任曾评价说,别人一星期学会的课,这孩子一小时就学会。大家都说是甲优秀的智商遗传基因。
我与甲接触是源于一次修电脑,那个年代,电脑有故障维修不像现在这样方便,那天电脑出了故障,还要急着完成一项工作,单位负责维修的同事出差了。
有人建议求甲帮忙,还补充一句,这人不爱讲话,不知是否好求,急于工作,我直接去了甲的办公室,说明来意,甲说,看看去。
没用多长时间,电脑修好了,他又跟我讲了一些小故障的处理方法,并说有电脑方面的问题可以找他。
后来甲的妻子工作调动,与我在同一个办公室,初来乍到,工作中我经常提醒她(当然是他人不在场时)。
甲退休时,我们几位谈得来的同事请他一聚,那天我们的心情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喝酒时,甲随口说了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们谁也没有多喝,送别小聚在“好人一生平安”的合唱中落下帷幕。
曲终人未散,现在在微信群,尽管都不常发动态,谁家有大事小情,却都会聚在一起,这么多年友情的这叶扁舟一直朝着正前方航行,没有偏离。
现在甲与妻子每天的生活闲适,儿子年薪逾百万,儿媳年薪超50万,育有一子一女,老慈孩孝。
尽管夫妻俩退休金不高,儿子儿媳即孝又顺,根本不用他们的退休金!
两位老人决定资助贫困儿童读书,儿子儿媳非常赞成,也分别资助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孩子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