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沟通怎么办?
最近热点新闻有一条: 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14日上午,杭州钱江四桥附近的钱塘江水域发现一具浮尸,经家属辨认,确认为失联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侯某某的遗体。
侯某某在最后的朋友圈中致歉家人,“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对不住家人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起啊,妈,也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剩下愧疚,只愿下辈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让您受伤。” 一声叹惜。
美好年华,国家才子,却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无数声:WHY? 我们无从得知。有一点,不愿与家人沟通或不知沟通什么?家人无法提前得知他的不好的想法念头,也没有能走进他的内心,了解并帮助他走出困惑。如果……也许……
如果能在人生遇到困惑、困难,人生迷茫时和家人多沟通,倾听不同的心声和理解,转念也许就是一瞬间。保持心灵顺畅的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很多家长常常很苦恼地说:“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没有话说。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这种现象多吗?同时家长又说是多么爱孩子,为孩子愿付出一切,可结果是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成长过程中,幼儿期非常粘家长,以家长为中心,与家长沟通互动很多,慢慢孩子大了,有了自己圈子和朋友,家长不再是唯一,沟通相对会少些,这是正常的。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叛逆期,所以不愿沟通。诚然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自主需求和朋友圈子,和家长沟通少了,但不愿沟通很大可能却是家长因素造成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的因素:
一:消极的家长:
消极的家长多是“打击、 否定”,孩子从家长这得到的多是被否定,打击了自信,丧失了勇气,时间长了,孩子从内心就不愿和家长沟通了,因为沟通愈多,否定愈多,信心变低。
代之:积极的家长。积极的家长积极教育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是肯定、鼓励、相信,孩子的信心随家长的沟通增强,孩子很有勇气去放心探索世界。孩子从家长这得到的是支持和能量 ,很愿意和家长沟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二:说教的家长:
说教的家长习惯用说教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大多内心是不相信孩子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家长最历害,什么都比孩子强,总是一幅“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孩子在家长面前,就像录音机,全是家长说教的声音。孩子没有机会倾诉自己的心声,因为这类家长不懂倾听,孩子没有与家长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代之:导师的家长。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法,提供信息、提供选择、引导孩子找出多种合适方案去尝试,探索。孩子在导师型家长面前,很愿意表达自己。因为家长会支持,同时也会给一些建议和参考,像朋友一样的贵人家长。
三:控制的家长:
这类家长大多从内心是不尊重孩子的,不承认孩子的独立个体性。一直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控制着孩子,也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好。这类家长的孩子,不愿和家长多沟通,因为孩子知道,沟通是无效的,说了也没啥用。孩子认命了,是挺令人痛惜的一件事。
代之:民主的家长。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沟通也多以孩子为主,以孩子的意见为重,孩子的事多交给孩子做主,会多听少说,尽量让孩子主导、让孩子发挥,让孩子在自主中得到自信,勇于探索生命的精彩。孩子和家长沟通,自在又轻松!
四、功利的家长:
功利型家长关注的焦点是自己的心,关心更多的是自己希望的,想达到的,比如孩子的成绩要好,自己有了面子,自己内心不焦虑了。而非关心孩子,并非出于无条件爱的心心沟通,而是想达到自己目的功利型沟通。孩子的感知能力是很敏感的,但孩子的解读能力是弱的:孩子敏感地捕捉到你的谈话的动机,太有目的了,太功利了。孩子会解读成:爸妈不爱我,只爱自己,爸妈不关心我,只关心成绩。爸妈跟我说话,不是想了解我近况,而是想灌输他们的目标。不是关注我,是关注自己的需求和面子等等。这样孩子真没有动力和意愿多跟家长沟通了。
代之:轻松的家长。孩子的事交给孩子做主。家长要做的:孩子需要你援助时,才协助。孩子不需要时,做啦啦队就可以,沟通以开心为主色调,多以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聊,让孩子觉得跟你聊天太有意思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沟通无极限!
五、冷漠的家长:
沟通有效的影响因素有三个主因:7%的语义内容 + 38%的语调语速 + 55%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动作;对沟通有效影响较大的是肢体语言、表情和动作,占比55%。冷漠型家长不论是性格如此还是自己内在情绪受到压抑,和孩子沟通时,表现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是冷漠的,不耐烦的,压抑的,冷冰冰的。这时即使你想沟通的内容与孩子有关,感孩子兴趣,对孩子好,孩子也会下意识地疏离你,不愿靠近你和你沟通。
代之:活出自我的家长,爱自己,爱配偶,爱孩子,爱家人、爱朋友,爱生活,生命有意义。这种家长热爱生活的激情、热情、快乐会感染孩子,孩子感受到了,也更愿意与家长一起,沟通人生!
六、唠叨的家长:
这类家长不停说话,喜欢唠叨,一部分是性格,一部分是自己内在的需求,情绪的压抑导致通过唠叨缓解自己的焦虑。不关注孩子的感受,只顾自说,更多是发泄而已,沟通无效。
代之:会倾听的家长,对孩子多听少说,让孩子发挥,做好听众。谈话孩子主导,像说相声的“逗哏”,家长做好“捧哏”就好了,一台好的相声就出台了,带来欢乐和笑声。孩子爱死家长了,会不沟通?NONONO!
七:不会聊天的家长(只会关注表相的家长):
一个小故事分享: 5岁的小朵第一次去幼儿园,当妈妈拉着她的小手,走过满是涂鸦的墙面时,小朵大声问妈妈,“这是谁画的呀,这么丑!”她突然一句话,让妈妈十分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停顿几秒后,说“说别人的画很丑,是不礼貌的!”一旁的老师听到这样对话后走过来,笑着对小朵说,“在我们这里呀,无论你画的好不好,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挂在墙上的。”小朵严肃的小脸释放出了笑容,她似乎得了自己心目中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问题的答案“当一个女孩的画不怎么好时,会是什么结果?” 接着,小朵拿起一个掉落在地上的玩具车,毫不客气地问,“这个车是谁弄坏的?”妈妈更是不解了,“至于谁弄坏的,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也不是你弄坏的,况且你也不认识这里的小朋友。”其实,小朵真不是对哪个小朋友弄完了玩具车感兴趣,而是弄坏了玩具车的孩子会怎么样。了解了孩子的这个疑问背后的逻辑后,老师就给了一个相对恰当的回复,“玩具本来就是让你们玩的,有时候玩具也会坏,坏了的玩具就像你手里拿的这样的。” 这样的谈话技巧,让小朵似乎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看上去她很满足。她感觉这个阿姨非常友好,对画画很难看、弄坏玩具的孩子不仅不会责备,也不会让自己感到害怕,态度也很和蔼,她认为在这里玩耍很安全,小朵对幼儿园的阿姨也开始亲近了,并和妈妈挥手告别,开心地度过她的幼儿园的第一天。
从这里看到什么?无论小孩子还是大孩子,语言背后的逻辑和动机,恰是我们家长需要更多关注和理解的。如果仅是停留在表面沟通,可能会让孩子得不到想要的回答,同时也许孩子也说不清这其中的因素,时间长了,孩子也慢慢失去了和家长沟通的兴趣,因为不被理解。
代之:会不断学习的家长,会觉察孩子表相背后的动机,理解孩子。孩子更有沟通的动力,因为被看见,被接纳,沟通是有效的。
沟通,无处不在,是连接你我和孩子重要的技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少用命令、讽刺、责备、侮辱、威胁、恐吓、说教、质问的方式,这会让孩子逃离,关上沟通的心门。家长沟通时更应该注重传情达意,先传情,用好的情感,关系为上,后达意,事情自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关系好了,心距近了,做有效类型家长,沟通不再是阻碍,而是架起亲子教育、通往幸福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