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平叛》No.55 张格尔中计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55/第二十五章/6
第二十五章 设谋用间 张网以待(之六)
张格尔中计
如果张格尔彼时肯于罢手,做个牧民,傍晚钻进帐篷,吹灯上床,一夜无书,白天出来望望蓝天,呼吸点新鲜空气,放放牛羊什么的,倒也一了百了。毕竟南疆地界这么大,长龄也就那么点兵力,不可能进行地毯式搜索,更不可能长期驻扎。可是,似乎天夺其魄,张格尔心魔未除,总想来个咸鱼翻身。有道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侥幸总有用尽的时候。由此推之,其命数便不言自明了。
前文说过,十二月初,长龄得知张格尔在托古斯托罗企图纠结回众,有再次入卡的动向,于是决定秘密派遣黑山派回众在卡伦内外行反间之计,真真假假,大造舆论,称清军已经撤回,就连大家一向所畏惧的“哈萨谙班”(意为“大胡子爷爷”,即指老将杨遇春)也调走了,喀什噶尔防务空虚,广大回众正翘首盼望着张格尔和卓重返喀什噶尔举事呢。
这话传入张格尔耳中,顿时喜出望外,竟信以为真。他先令探马入卡探察,果然不见官兵踪影,杨遇春确已入关,于是中长龄计,误以官兵全撤,喀城空虚,遂于年底,立即纠合残众,蠢蠢欲动,昼夜整备军械,忙个不停,准备第四次入卡。
张格尔原想多带些人马再来攻取喀城,但到阿坦台那里后,因闻喀城清军已撤多日,就只拼凑了一支由五百人组成的马队——原有的二百多贼匪,加上阿坦台处的三百多布鲁特人。他觉得凭这些兵力就足够了,到时候还可以像从前一样,再煽动卡内白帽回众随他一同举事。
张格尔开始向卡伦一线迁徙。十二月十七日来到阿坦台、汰劣克的叔父伊里斯曼底所在的部落,暂且驻扎,补充给养。可没承想,伊里斯曼底这里也已缺粮多日。当年,张格尔自逃窜出卡,便带着他那帮百十号党徒到处游弋,传食各部落。所谓“传食”就是辗转受人供养,说白了就是随处蹭吃蹭喝、白拿白用。他们这伙饕餮之徒,把那些原本并不富裕的部落吃得锅釜见底。只是碍于张格尔号称“和卓后裔”,即所谓“排罕巴尔后裔”——天使的后代,所以,尽管这么能吃能喝可劲儿造,大家表面上还得处处敬重他,但实际上,各部落早就不堪其扰,生计日蹙,渐渐供养不起了。
当下,张格尔也难免随之挨饿,于是就亟思纠合残部,趁清兵过年松懈之际,摸进卡内抢劫,捞它一票。
但临要出发前,阿坦台、汰劣克及其所属的那三百布鲁特骑兵却都不愿随他进卡了,张格尔只得将他们遣回。当时,阿坦台、汰劣克都预感到情况有点不太对劲,就连博巴克、托呼达、迈玛特呢雅斯这些常年追随张格尔的死党,这次也都没敢陪着张格尔冒险入卡,唯独只有张格尔的岳父老丈人他依拉克竭力促使张格尔最终做出了入卡的决定。
在岳父大人的“鼓动”下,一向嗅觉灵敏的张格尔,唯独这次对长龄设下的骗局没有丝毫起疑,遂又神气活现地纠集了当地二三百穷苦的布鲁特人,做一番战前煽动,召唤一嗓子“没饭辙的跟我走”,于是加上原班人马,竟又凑成了一支五百人的马队。
张格尔准备出动了。
终结者:一份准确的情报,成为张格尔的催命符
周公伍豪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侦察工作要有入虎穴的精神,方为上乘!
长龄的谍战仍在继续,特别是到了年底,锡伯马甲色布星额等人又一次人不知、鬼不觉地深入张格尔所驻扎的营地,买通了布鲁特萨雅克部落首领伊里斯曼底及其侄子汰劣克,并与之相商,促使张格尔前来入卡,以便官军易于擒捕,随后又带回一份重要情报——张格尔欲复率五百骑兵,乘官兵除夕不备,入卡煽众,潜袭喀城。
这个情报极为准确,时间、地点、人数、图谋无一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长龄深信不疑,因为它不再像以前那些出自伊里斯曼底(阿坦台、汰劣克的叔父)嘴里的二手情报,也不再是阿坦台、汰劣克胡编滥造的烟幕,而是源自张格尔的至爱亲朋,真实不虚,简直就如同一道张格尔的催命符,果真灵验。所以,事后,白山派普遍认为,他依拉克应对张格尔入卡发生的事直接负责。
万事俱备,只等张格尔自投罗网。长龄、杨芳这边镇静守望,以六千精兵张网以待。
长龄信心百倍,他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向道光帝奏报:“臣已命令各队官兵裹带口粮,一闻确信,刻即分路迎剿。现在卡外天寒雪大,官兵未便出卡。如该逆果于岁底前来,诱其入卡,更可一鼓歼擒!”
谚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就是说,事情是人做的,但成与不成,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当下,考验长龄运气的时候到了。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道光平叛》实体书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