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三百本书,你是翻书还是读书?
必须得承认,读书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有了很多读书活动以后,教人读书,拆书的课程多了很多,包括简书,朋友圈里也经常有人在发直播和链接,在说怎么能够读书读的更快一点。
读书速度也涨的快的吓人,从几天一本,到一天几本,看那速度,一年可不止读三百本,读书很慢的我,开始陷入深思和焦虑,这以后不说自己一天读了几本书,可怎么出门啊。
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几年以前,就接触过秋叶大叔的拆书帮,做成PPT读书笔记,当时甚感新鲜,也觉得不错,买了几本怎么阅读的书籍,但我PPT实在做的太差,也没有做出几张很好的PPT读书笔记,但是关于读书方法,有些书是可以速读的观点我还是承认的。
但这里我不是来撕秋叶大叔的,别紧张,哈哈。
当然我也不撕任何人。
从那时开始到现在也有很长时间了,读书活动热起来后,有些读书的课程宣传越来越玄乎,标题也越来越吓人,一天十几本,一年三百本,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应用,被描绘的好像万能一样,我就开始纳闷了,真有这么牛叉吗?
一年读书三百本,这是看书呢还是翻书呢?
思维导图我也用过,必须得承认托尼·博赞发明的这个概念和工具可以对读书,工作,思考带来很多便利性,但用了这个舶来品,就真的有这么神乎吗?在读书方面。
为什么我看到的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大部分都好像是书籍目录直接打上去一样。
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速度的话,那能解决朋友圈这样的问题吗?
好吧,我还是先承认我思维导图也没学到家!
读书有方法,有些书是可以速读的,古人里,用这种方法读书最出名的两个人分别是诸葛亮和陶渊明。
《魏略》载: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陶渊明在其《五柳先生传》里写自己: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独观大略,意味着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精神实质,而不为枝蔓问题所纠缠。
二人皆重视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书中个别字句。
你看,怎么读书,怎么提高阅读速度,对于爱读书的古人来讲,早就有所感悟。相信很多人,在读书活动火起来以前,也是很有感悟,但一定就有这么多吗?
为什么在读书活动火了以后,就忽然跳出了这么多对读书方法有感悟的人呢,还读书读的那么快?
因为对这些开发课程的人来讲,可以带来盈利。
主要还是阅读的功利性,人心的焦虑。
其实在观察了一段这些课程宣传和更文后,尤其是那些读过的这些书的目录,多少也有点明白了。
1 书的内容重复。
还举思维导图这个例子,介绍思维导图最出名的还是东尼·博赞的那本书,但是同时他还有其他关于思维导图运用的书籍,在准备买他其他书籍的时候,碰到下面这个评论:
先别看那些好评,大部分都是评论dangdang物流快的,于是看了下大概的目录信息,确实类似,于是作罢。
可就在过几天不久,就看到有人说他学习思维导图,运用后速度很快,你看,他都读了套装了,还有其他思维导图的书籍,并且在书单中列了出来,并且都是相同内容的。
我只想说,你真有钱,书那么贵。
既然内容都差不多,你不觉得看着烦吗?但是,这样可以列在他的书单里,他的课程更有渲染性,还有一种可能,他真的不知道这些书内容很类似。
你可能是把类似的书籍翻了一边而已,因为讲的内容都很类似。
其实呢,这有点像专题阅读的方法。
就像上面朋友圈那张图片里一样,你用思维导图啃个《尚书》试试,你能读多快?
一直拿这个思维导图说事,不表示我对这个有意见,思维导图能够带来的便利性就不多说了,不是说思维导图不好。
2 书里赘述太多。
这个尤其指西方书籍多点,可能中西方文化差别,书市这两年,国外作者书籍较多,不知是不是写作习惯不同,很多时候,读了很久,竟然找不到主题,整本书中,写到真正的核心思想,整本书中只有那一部分,这样的书读起来,你再慢吞吞,那确实需要参加下读书课程了,而且这些课程开发者就喜欢这样的读者,容易见效果。
很多畅销书都是这个模式,所以当对方照片上放了他读的几十厘米厚的书籍,请先看下书名,找下目录,但这样却最适合拿来宣传。
以上都是个人一隅之见,不见得正确,整体说来,宣传能够读书很快,还是要看类别的,不是每一本书都能够速读的。
读书本来是个慢功夫,尤其是在文史哲方面,更是需要沉淀。现代信息爆炸,人心浮躁,再加上功利性的营销存在,难免让人有以下错觉:
读书读的越快=成功速度越快。
所以每个人都想读书很快,以期更多的获得知识,这个可以理解。
可真的是这样的吗?读书读的慢的人就没有出息了?
曾国藩读书就读的很慢,甚至可以说笨,一个三百字的小文,梁上的小偷听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小偷都背会了,他还背不会,他读书读的快吗?
最后,也没见小偷有什么出息,曾国藩呢,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谁人不晓曾国藩!
在曾国藩看来,欲速则不达,慢就是快,书总得读透,基础总得打稳。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而且书单那么多,你能都去读完嘛,读那么快,你学到了什么呢,除了书翻了一遍以外!
不拿笔,不阅读,你的读书笔记呢,读完你有什么感受呢,你的书评呢,什么都没有,拍张照片,导图把目录做一遍,放在朋友圈,这就是读过了?
书终究是读给你自己的,不是放在朋友圈里晒的。
读得快归根结底还是想书读的越多,书是读的越多越好吗?也不见得。
一招鲜,也能吃遍天。
认真读透一本书,最后带来名声和成功的人太多了,读《史记》你能想起来王立群,读《论语》你能想起来于丹,读《三国演义》你能想起来易中天,额,说不定以后也能想起我,只是,你没有这个耐心。
我也想快,可是有些事情,终究还是慢功夫。
在这个社会上,出名要趁早,成功要趁早,功利主义盛行,所以你很焦躁,所以你想快,在加上宣传性营销的作用,也难怪想一年读三百本书。
书是读给自己的,也确实是有方法的,快慢自己把握,有收获就好,不论读书质量,读的再多,也只是一个翻书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