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审稿严)历史读书

读史札记之《话说曹操2》

2017-01-29  本文已影响66人  李石头1973

    二、曹操之人情温暖

    曹操之所以是曹操,除了军事与政治,他还干了很多其他的事,而这些事,的的确确,千真万确,是任何别的人所干不来的。

    初平三年(192)夏四月的大战,曹操还不成气候,鲍信死去,曹操到处都没找到他的尸体,便刻了一个木型来哭祭。其实在这样的战役中,曹操自己也随时可能丧生。也是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追战黄巾军,对方乞降,他得到降军众多,势力壮大。

    曹操做兖州牧时,任用毕谌做别驾。后来张邈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曹操对毕谌说:你的母亲在那边,你到那边去我也能理解。毕谌跪地磕头,表示绝无二心。曹操感动得不行,眼泪哗哗的。但在接下来的一次出行中,毕谌还是逃亡到了张邈那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张邈,俘虏其所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担心毕谌的下场,结果曹操是这么对大家说的:“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安排毕谌担任了鲁相一职。如果说曹操重于用人,毋宁说曹操能够体察人情,所谓现代人的“同理之心”。

    陈宫与吕布一个阵营与曹军对垒,被曹军打败,陈宫被部下生擒交给曹操。曹操“问宫欲活老母及女否?宫对曰:‘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于是“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  杀了敌人,但赡养了敌人的母亲并将他的女儿好好地出嫁。这是怎样的行为?

    魏种也是被曹操发现并起用,“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兖州叛乱间,曹操以为唯独魏种会立场坚定忠于自己,到听说魏种也跟着跑了,不由怒火冲天,指天发誓:只要他不跑到偏远的少数民族,我就不会放过他。那么事实怎样呢?“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然后“释其缚而用之。”

    著名的官渡之战,以袁绍与袁谭败走渡河终结,曹操这边“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当时曹操迎先帝到许昌,并建都。官渡战后缴获的袁绍文书中,发现好多许昌的官员及曹操所部与袁绍方面互通消息的证据,曹操有没有翻阅这些信,历史上没有记载,连抹黑曹操的《三国演义》都说他没有详看,只付之一炬。曹操用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忐忑、嫌隙和猜疑,对自己阵营中三心两意的部属,选择了体谅、理解和宽容,他用这把火向属下表明:这些事已过去,我们既往不咎,重新开始。这些信都是证据,没有人可以抵赖,但是他不再深究。古往今来,以军事与政治胜出者,罕见其俦!曹操不搞内乱,不会弄得人心惶惶,而是如大海一样容纳了每一条河流。

    官渡之战结束,公元202年,袁绍兵败,重病身死。曹操攻打审配到邺城,曾专程去袁绍墓前扶碑哭之。此后还慰问了袁绍的妻子家人,勒令手下将俘虏来的袁绍家财物悉数归还,“还其家人宝物,赠杂缯絮,廪食之”。当曹操利用繁忙战争的间隙,专门去拜祭袁绍之墓,那种哭泣是面对时空,追忆过往,戎马倥偬,情不能胜吧。接下来抚恤袁的家人,归还财产并赠送礼物,要知道这时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还一直在边关,不惜纠结戎狄给曹操捣乱,是当时非常强大的反对势力——这一种行为和襟怀,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早在公元197年,刘备被吕布追击,前来投奔曹操时,程昱即劝操:“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还重用刘备,给他地方和兵马,安排他去面对重要的敌人而从未担心他叛变。曹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敌视刘备呢?三年后,曹操安排刘备和朱灵去拦截袁术的军队,还没出兵袁术病死,刘备利用这个时机“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难时奔来,得到重用,一有机会就逃跑且造反。也是在这个时候,属下劝说曹操先去打袁绍,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结果刘备战败,再次扔掉妻与子跑到袁绍那。也是在这次,跟随刘备的关羽被迫投降曹操,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器重。曹操是爱英雄的,他从未因为某个人才干超卓而戕害之,正如聂绀弩所说:“其时刘备正是曹操的瓮中之鳖,既然同是英雄,就当惺惺惜惺惺,让其存在,相与驰骋沙场,决胜千里……若以阴谋诡计或一时机缘毁坏英雄,这本身就不是英雄之所屑。”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春二月,曹操自我总结:“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大夫之力也……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接下来册封功臣二十人为列侯,各军士按贡献依次封赏,并对战死将士的遗孤实行抚恤,免除他们全部的徭役和税赋。

    大文学家蔡邕与曹操有旧谊,后蔡邕因惋惜董卓被诛,为王允所杀,女儿蔡琰在战乱中被胡人掳去,又是曹操安排专人到胡地,从左贤王手里重金将其赎回,以报答当日与蔡邕的情分。也由此,中国的文学史上才多出一页,有了这个以吟咏身世而见证汉末战乱的才女蔡文姬与《胡笳十八番》。(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