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极简丨知识多,人生短,追着学,就挂了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健健大侠

最近收到一些小伙伴的私信,说物品的极简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有很强烈的知识焦虑。

有那么多的好书、厉害的课程、精彩的TED、震撼的纪录片…错过任何一个都觉得是损失。每天睡觉洗澡的时候都在听书学习,但是这种焦虑感却一直在持续。

我也经历过长达2年多的知识焦虑阶段,因为现在每天的新知实在是太多了!不经过慎重筛选,盲目地接收各种新的知识,很快就会超过我们信息消化能力的上限,在心智上造成阅读压力,所以会有知识焦虑。

后来我把各种学习任务都停了,只每天保持读30分书籍阅读+笔记分享。

这种看似低效,但收获每一份知识的快乐和踏实感都特别清晰,反而令我不那么焦虑了。

image

01.定义对你无用的信息

极简信息最开始我们容易想到的是,关闭手机消息通知、关闭朋友圈、退订不需要的邮件、公众号、微博等。

但其实,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时代,信息总是是无孔不入,以后也只会更多。

所以躲是躲不开的,只有想清楚什么是我需要的信息,什么是无用的信息。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既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又避免被信息过载困扰。

我们身边大量无用的信息,比如:

◎ 各种不专业新闻是无用的,它们往往距离真相很远,而且90%的新闻都是过往云烟,不值得关注;

◎ 各种宣传信息是无用的,我更信赖专业的测评;

◎ 泛泛的聊不到本质的书籍和文章都是无用的;

◎ 甚至大量的好书好课也是无用的,学不过来,只取2-3个领域专业体系的学习即可,其它可以作为兴趣偶尔阅读…

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精心设计”的宣传,告诉我们这很重要、那也很重要,都想要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推销些什么。

有很多也确是真的重要,但我们肯定无法全部兼顾。越早认清这点,就可以越早开始做取舍,建立起以“我”为中心筛选标准,专注努力,不被各种宣传迷惑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image

02.不要一键收藏!

回想一下,你会不会打开一篇文章,还没看完但觉得很棒,先收藏,晚点再看?

这本来是件很顺手的事情,但仔细想想又有些不对。为什么要晚点再看?现在真的没时间看吗?有没有可能你只是在回避思考这件事?

在这件事上,我给自己定的原则是:

绝不收藏完整的一篇文章

每篇文章,既然认定了有价值,那就认真看。拣选其中对你有价值的部分复制到便签或者方便的笔记软件中,再经过整理二次记忆,会让这些知识更容易变成你真真用得上的知识。

如果不值得你现在花时间去看,那它也一定不值得你花费未来的时间去看,不要给自己囤积阅读债务,也不要担心以后可能会用上。

另外,我从这件事情中领悟出一个至今受益颇多的生活理念:

现在能做完的就尽量不要拖到以后,越拖只会越麻烦。

因为以后再做的本质是在「透支」自己未来的时间,要拿以后的时间来偿还当下的漫不经心所欠下的债务,这真是给自己找麻烦的行为。

现在就做,才会让自己拥有轻松自由的未来。

而且,抱着以后再做的心态就像刷信用卡一样,会让你对当下的时间支出很松懈。而这份「人生的账单」可不会每月提醒你,可能要到老了用悔恨来偿还。

image

03.认准专业的人和优质内容平台

学会筛选!认准那些专业的作者和平台,绝对会大大提升你的信息获取效率。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善于挖掘。

看到一篇非常打动你的文章,一定要记得翻下这个作者有没有其它的书或者公众号之类的,看看他其它的内容是不是你喜欢的。

一旦找到与你特别契合的(他讲的内容刚好都是你需要的,而且你很很容易就听的进去,这样的阅读乐趣和收获感会非常强),这就算挖到宝藏了!

比如,我会通过知乎的高票回答,发现领域资深的优秀作者,翻看他之前的回答,绝对比我们自己在搜索引擎搜索要有效率的多。

我平时也会关注一些优质有调性的平台和博主。比如我很喜欢数字生活类的内容,我会到「数字尾巴」「少数派」看;优秀的短视频内容,会在「开眼」「一条」上看,还有在B站关注了很多非常棒的视频博主。

好的内容平台有这种效果:只要看见更新,不用仔细看标题就愿意点进去看下,因为你相信它的质量调性各方面是有保障的,这会极大的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