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移的周庄(一)
(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夕阳一点点向西方沉落。越来越红,越来越快,似血管汹涌澎湃的血液在翻腾、在燃烧……残阳似血。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在绵延不绝的大山脚下挑担行走。两个筐里一前一后在扁担绳下晃悠,前面筐里的是三岁的儿子,后面筐里是一些生活日用品和干粮。当那个红色的火球即将落在近处枝头时,她又一次看见了丈夫一身鲜血倒在比武场上。
“快,往……北……走,一直……到龙山……寺庙……脚下……。”他断断续续地说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外面还是器械打斗和呐喊声,武场上已经被血染得斑驳陆离,刀,枪,钩子,铁锤横七竖八。她来不及悲伤,快快收拾东西,带上孩子离开。如果不走,她和唯一的儿子随时有可能死于非命。武场上全是杀红了眼的狂徒,他们早已失去了理智,只有一个字:杀——
1858年8月太平军路过长江中下游安徽桐城时,在一个沿江小村庄“周家潭”驻点。这个小村庄祖先来自河南中原一带的周姓,性格豪爽,好斗勇猛,和当地一支福建移民后裔章姓族人一起切磋武艺,组成以三十六人为首的好汉帮在安徽桐城东乡一带惩恶扬善,除暴安良。自恃武功高强,看不惯太平军行事作风,与他们拼死战,最后败下阵来。在惨败后相互猜疑,各执己见,于是周、章两姓从此结仇。最后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周、章、两姓不得通婚,若通婚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比武大赛中不分亲戚长辈,一概以仇敌对待。于是在比武中,女婿打岳丈,亲家打亲家,比比皆是。此处属于桐城东乡“三不管”地带,“天高皇帝远”官府有心无力,所以此处,每年打打杀杀,永不消停。名曰“比武”实则是消除异己,泄私愤,报私仇。
这个妇人姓章,男人姓周。她的丈夫死于与太平军的混战。而她逃离“周家潭”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延续周家这门香火,远离是非之地,把儿子好好抚养,让他平安长大。
这个夕阳下山的傍晚,是她出门的第三天。远远看见山顶的龙山庙,她长吁了一口气。她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闪失。住店吃饭,沿路不是亲戚就是朋友。随身携带的三百个大洋一直没动,她准备在龙山庙下安家。
在天将黑时,孩子在筐里开始大哭。她来到一户人家前,停了下来。
这家人家姓陈,是当地一门富户。家里有三子两女,三子只有小儿子未成亲,其它两房均已成婚。两个女儿有一个女儿也未出阁,在家绣花纺织。这陈家也和大多数有钱人家一样,晴耕雨读,或是亦耕亦读。一家人和睦恩爱,令人羡慕。
陈家的房屋有前后两进。前面是厅房和老夫妻俩,后面是几个儿女的房间。章氏妇人敲门进来的时候,一家人正在前面大厅吃饭。
看见大汗淋漓的章氏,陈氏夫人连忙了过来:“侄女儿,受苦了……”说完,泪就落了下来。原来这陈夫人是章氏娘家姑妈,太平军还没有来之前,就嫁到了陈家。后来听说娘家发生太平军混战一事,又周氏和章氏比武之事,就担惊受怕的。想不到侄女婿在混战中意外致死,一时悲从中来。连忙把侄女安排在后厢房和小女儿同住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