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数术

图解《素问·热论》(2):伤寒两感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701人  中医术数

错误的六经模式图

我们知道,(男子)伤寒传经的一般次序是:

太阳(辰戌)→阳明(卯酉)→少阳(寅申)→

太阴(丑未)→少阴(子午)→厥阴(巳亥),

即地支逆序。

有人根据“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出处不明),

推导出这样的传递次序: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如下图:

三阳为表,三阴为里

可以发现,在这样的传递模式中,三阴符合地支次序,但三阳不符合。

为什么一定要符合地支次序?因为十二地支是事物的相变规律,宇宙的因果法则,就像你必须经过昨天、今天,才能到达明天,而不能是其它次序;又像多米诺骨牌,是一片接着一片倒下的,先后有序。

南怀瑾:“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释),跟中国的老子(道)、孔子(儒),差不多都在同一个时代。十二因缘,其实跟中国文化的十二地支是一个道理。这个物理世界的转法,与这十二个轮转次序是一样的。”

那调换少阳与阳明的位置不就行了?

调换以后是符合了阴阳次序与表里,但无法解释“伤寒两感”的问题,即为什么在表的 太阳/阳明/少阳 会与在里的 少阴/太阴/厥阴 俱病。

可见六经模式不是六个同心圆这么简单。

正确的六经模式图

根据《阴阳分布》,六经的模式其实就是子午流注图:

犹如一座城,有三面墙,六重门,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阳顺行,三阴逆行,阳顺阴逆。城中就是五脏六腑,阳明胃在中央。

所以为什么伤寒两感是死症(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同一面墙的两重门都被攻破了,邪气长驱直入;三面围攻,最后城中沦陷。

《素问·热论》:

“岐伯曰:两感于寒者,

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

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阳明多气多血),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故不知人),不可不谨养。”

两感于寒而病者,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

不两感于寒者,其愈皆以十日以上(十二日,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六经的三层结构

六经模式落实到人体,有前后左右四个面:

手足六经分布规律

阳明-太阴 主前,

太阳-少阴 主后,

少阳-厥阴 主左右。

六经的三层结构就像乌龟:

太阳-少阴是龟背(司天),

太阴-阳明是龟腹(在泉),

少阳-厥阴是四个龟爪,夹在中间(左右间气),最后受邪。

太阳司天,太阴在泉 少阴司天,阳明在泉

中运就是乌龟的主体(躯干),天干配脏腑也。

可以看到,阳分是背先受邪,阴分是腹先受邪,

背为阳,腹为阴也。

足少阴贯脊,故属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