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发力,胜过平时10倍
有研究者统计过从1996年到2015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长期持有标普500指数(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一个股票指数)的回报每年4.8%左右。如果错过了涨幅最大的10天,那回报就仅为每年1.3%。而非常不幸的错过了涨幅好的40天,那回报就为-4%,是赔钱的。换句话说,20年时间,总共4000多个交易日,如果错过了其中的1%,那这20年不仅白忙了,还倒赔钱。那反过来,如果能独具慧眼,发现这40天呢?投资市场里或许不行,但人生可以。
01 关键时刻
投资市场的逻辑,对应人生成长同样适用。在关键节点爆发,足以改变人生轨迹。这样的关键时刻到来时,就要付出做够的努力来把握。人生最后悔的不是做错了,而是没做过。更后悔的,是本可以更努力做到更好,却没有做到。
02 全力以赴的时刻,就要使出真正的全力
在《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里,作者讲述当年考医学院时的场景。当时乔治·华盛顿医学院每年录取的100人中,对犹太人的录取率是5%,也就是说只录取5个像亚隆老爷子一样的犹太人。这在华盛顿这样的大城市,找出5个聪明的犹太人简直不要太容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亚隆老爷子给自己定了一条策略:我要把所有别的事情放在一边,比所有其他人都努力,取得无比优异的成绩,这样医学院就不得不录取我。朴实无华的近似废话。但就是为了遵从这样的策略,亚隆老爷子狂热的学习,因为那几年是他人生最关键的一段时间。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如果考不上医学院,就大概率娶不到心仪的玛丽莲,人生轨迹彻底改写。
亚隆老爷子当年狂热到什么程度?他对每一门课、每一门考试,都用功过度。每当任何一门考试的成绩公布的时候,全班同学的成绩会画成一个曲线,然后他的成绩是个另类,远远超出得A需要的分数。这才叫“全力以赴”。有这样的全力以赴,才能得到确定性:第一名一定被录取。
03 平时注意蓄力
从亚隆老爷子的经历中能学到什么呢?对于可预见的关键时刻,类似高考这样的,就要付出足够狂热的努力。而有些关键时刻,其实是事后复盘的时候才知道。这就要注意平时蓄力、积累,像弹簧一样,慢慢的往下压。一直等待那个关键时刻的到来。俗话说“憋大招”。
04 注意营造关键时刻
关键时刻,也是可以主动创造的。比如淘宝的双11,京东的618,小米的米粉节。对伴侣不能天天送花,关键节日纪念日表现一下够吹一辈子;工作中不需要天天在老板面前晃,项目关键时刻露一手,印象会更深刻。
突出的东西,总是引人注意的。关键时刻的发力,胜过平时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