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资格会计实务38——所得税(一)
会计实务中的所得税,可以简单理解为利润表中(企业)所得税费用是和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
如果复习了经济法,就会知道,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上的利润总额是不完全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可以是暂时的不一致,也可能是永久的不一致。
暂时的不一致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暂时性差异。这个差异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例如,税法并不认同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假设应收账款有100万,计提了10万坏账。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净值就是100-10=90万元。但是税法并不这么认为,税法仍然认为应收账款有100万。而从另一个角度,利润表方面看,计提的10万元进去利润表“信用减值准备”,不被企业所得税所承认,在做企业所得税题目是会被纳税调整。但是坏账准备在确认坏账损失当年,将有可能被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所以,它只是在计提当年不能被税前扣除,在将来某年能被税前扣除。这就引起了暂时性差异。
如果是今年先交税,以后年度抵税,这种暂时性差异就叫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有这些情形:①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价值>所得税法中承认的资产计税基础;②财务报表中的负债价值>所得税法中承认的负债;③今年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亏损额,预计能在未来可弥补期间弥补。
如果觉得前面的写得太拗口,可以参考以下常见能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例子:
1.金融资产价值下降;
2.存货价值下降;
3.非流动资产减值;
4.计提了预计负债
5.税法应当确认收入,但会计上未达到确认收入标准的合同负债。
如果是现在暂时不需要交税,但以后需要慢慢交上,那么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以是税法中可以一次性扣除折旧或摊销形成比较常见。例如,税法中对购入的500万以下固定资产设备可以税前一次性扣除。假如上年12月时企业购入了一台价值400万的设备,做账时直接将400万费用化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企业应当仍然作为固定资产400万进行入账。假设我们估计可以用10年,净残值为0,那么当年年度报表我们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00-400/10=360万,但因为所得税目前选择了一次性扣除政策,此时该计税基础是0元。就会造成目前应纳税所得额比利润总额要小360万。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60万。但这360万的暂时性差异,会随着以后年度折旧不断进入利润表而变小,在10年折旧结束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重新一致,暂时性差异重新归0。
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以结合自己经营现状以及预估自己未来经营状况,考虑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和税率,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