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母们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父母与子女,我们努力做自己,就好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3人  白立平

-1-

今天,我为儿子而骄傲。因为他所在的大学生团队拿下了“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水下对抗赛组的冠军。

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我自然要在下方留言,然后就是被儿子戏谑“就您最调皮”。

在这里,我无意来炫孩子的成绩。我想说的是,面对一个大学生,我是如何“不作为”的。

即便他整个假期泡在实验室,为这个项目拼搏的时候,我也是连一个嘘寒问暖的电话也不曾打过。

也许正是我的“不作为”,才能让他心无旁骛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2-

父母的不作为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这个暑假,我家大学生几乎都在学校度过。偶尔回家,也是晚上10点到家,第二天上午就返校。

他来去自由,我也不太过问。我不会在家里掰着手指头翘首以盼,也不会计划着带他去哪里吃美食、去旅游。很少问及“什么时候回来?”“想吃什么?”“需要什么,妈给你买!”

我也是乐得如此清闲。

之所以如此,我是有意在与孩子“断奶”。在向他传递这样的信号:

你长大了,你有你的一片天,父母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你要努力,去做你自己就好。

家,是你停靠的港湾。也许你会帮父母做些家务;也许你累了,只想赖在床上;也许你想和同学去外面嗨皮,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不会再像你小时候那样,唠叨你该如何去做。

我不会把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标准模式强加于你。因为长时间没回来,我要去准备一大桌饭菜,然后为你洗一大堆脏衣服,围在你身边,事无巨细,嘘寒问暖。

你已成年,亲情是内心深处的温暖,不是阻碍你飞翔的压力,更不是索取。

为人父母的不作为,对成年孩子来说,是一种自由。

因为我知道,当我极力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在孩子身上时,那不是爱,那是在满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这种付出,必然要关注孩子的反馈,孩子的一颦一笑,说出的每一句话,父母都有可能做过度解读。

然后,飘忽不定的内心就会被孩子的喜怒哀乐牵着鼻子走。

孩子已成人,我们还未老。是时候认真思考自己该要什么了,然后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唯有如此,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父母内心平静与充实,孩子在外面才能心无旁骛地去打拼。

-3-

不要为爱的付出而自我感动

作为父母,每个人都会倾其所有,把最好的给孩子。给他最有营养的食物,让他穿最漂亮的衣服,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人父母,时刻都在撑起一把大伞,庇护着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成人了,就把大伞收起来吧。他们的羽翼渐丰,该让他们独自奔跑在风雨中。

有多少父母,总是难以走出曾经的角色。迈着已经不再矫健的步伐,紧紧追在孩子身后,将伞高高举起,还在费力地为他们撑着伞。

还要时常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我是妈妈,我好伟大。

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朋友圈里满屏的煽情文字,每一个做父母的,无不将自己代入其中,好不动容。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当你无休止地去奉献你的爱,对孩子是一种束缚和绑架。

有多少中老年父母会在孩子面前抱怨:

把你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为了你,我失去了太多……

当我们老了,渴望孩子的陪伴而不得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空虚寂寥,因为你的生活中除了孩子和亲人,没有什么可以寄托内心的东西。

慢慢地你开始胡思乱想,原本生活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成了生活的关注点,总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神。孩子对你的一言一行,你都会较真地做阅读理解。

身体渐渐老去,精神世界却从未成熟。

孩子,让我们做成了父母,让我们见证了一个生灵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他们给了我们快乐,足够了。这就是十几年付出给予我们的最大回报。

余下的时光,我们就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寻找我们的快乐。

-4-

孩子,我们各自努力,做自己就好

在这次比赛前,我和儿子少有的几次对话是这样的:

“去哪儿比赛?”

“您别问了,同样的问题您已经问三遍了。”

我承认:虽然存在记忆力问题,但根本原因是我压根儿就没把他的事情放在心上。

“你好像说过是四川,在四川哪儿?”

“宜宾!”

“儿子,明天早上吃什么?”

“您还能做什么?又是熬粥、贴玉米面饼子吧。”

他在调侃我。是啊,在他上大学之前,我的厨艺还是非常了得,每天变花样做着一日三餐。

现在,饭还在做,只是愈加寡淡随心了,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我要读书,要去健身房,还要写文章……

孩子已成年,我要努力做自己。

人过中年就不要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寻找那被需要的感觉。

你被孩子需要,被爱人需要,被父母需要,你是否问过自己:没有强大的自我,别人能需要你什么?

你做的饭菜?你的钱?你能洗衣服?

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被需要,是一种低级的存在

为人父母,终日为他人操劳,是否想过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盈。

从年轻到年老,面对孩子从小到成年,当我们的教诲再也无法对他产生影响时,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吃饱穿暖,注意身体之类的舐犊层面。

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彻底没有了共鸣,只能依靠那份亲情和自我感动来维系。

为什么不拿出时间,拿出精力去努力修炼自己的智慧,去读书,去学习,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已成人,我们还未老,余下的人生,要和时光努力赛跑。

在精彩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才能从中获得巨大能量,过超燃的人生。无论什么年纪,都不要忘了成长自己,直到再也学不动的那一天。

父母充实快乐,孩子在外打拼才会心安;父母小有成就,孩子也会为我们骄傲,

就如同我们为他们的拿奖而骄傲一样。

美好的人生不仅只有爱,还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智慧。

没有智慧的引导,爱,不会升华,只能永远停留在舐犊反哺之层面。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