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邂逅泰山庙
在县城待久了,就会觉得疲惫、浮躁,心灵找不到一个栖息的港湾。
每天早晨驱车赶往离家六公里外的学校上班,有时候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就像一个漂泊的人,家里待的时间很少。每天面对的,除了喧闹的校园、忙碌的学生,以及同样忙碌的老师外,还能够看到的就是晨曦中和夜幕中安静的县城,在宁静与喧嚣不断转换中,竟无端地感觉心里很空虚。每到这时候,我就很怀念自己在农村教学的日子——清净、安宁又简单。尤其是初春时节,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独自一人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享受着和煦的春风,聆听着时断时续的鸟鸣和潺潺的流水声,心里惬意极了!
今天是周末,下午放学后我没有着急回家,等到喧闹的人群散尽之后,我才一个人独自驱车回家。虽说是周末,但我的心里却丝毫没有放松一下的欣喜感,胸口像压着一块石头,吃力地喘不过气来。走到二小附近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今天风和日丽的,为什么不去外面走走,舒缓一下自己压抑的心情呢?” 时间已接近五点,老君山指定是去不成了,但泰山庙可以,它就坐落在二小对面的半山腰上,十几分钟就可到达。主意拿定,我就找了个地方停好车,然后向泰山庙走去。
步行到了家坡村村口,然后左拐,沿火车路边上的一条小道向东,走了大约五分钟,我就到了泰山庙的山脚下。一道长长的的水泥阶梯将县城和这座古老的寺庙紧紧连在一起。我顺着阶梯慢慢地往上攀爬,不时停下脚步,回转身子,看看县城的景象。走过了约莫五分钟,就到了泰山庙的山门口。
寺庙建在县城东侧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南依老君山,北临渭河,与风云雷雨坛相望。这里是县内著名的道教圣地,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泰山爷的诞辰,泰山庙将举行祈福保平安的民俗宗教活动。届时,庙内香客云集,万人祈福保平安,好一番壮丽的场景。当然我来的不是时候,很难看到人头攒动的场景,但我却从古朴典雅的庙门中,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肃静。
庙门正对着县城的北面,不是很大,因为刚过完春节,还可以清晰的看到过年时贴在庙门上的对联。上联是“无伤三尊为乾坤之主宰”,下联是“混元一气为造化之根源。” 庙门两侧,两个大红灯笼一左一右依次挂开,给人一种喜庆之感。庙门是用青砖修建,在下方和正上方用棕红色的颜料图之,并刻着“泰山庙”三个大字,显得古朴大方。站在庙门口远望,县城的全貌尽收眼底,颇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门口有两棵侧柏树,像卫士一般,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寺庙,也见证着县城的变迁。
我怀着虔诚心和对这座古老寺庙的神秘感,轻轻地推开门走进去。中间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子。院子里几棵侧柏树在夕阳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墨绿色,叶子在微风风中飒飒作响,似乎向来到庙里的客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故事。
在庙门的正对面是泰山爷的大殿。这是一座青砖砌成的古老建筑,从屋顶上生长的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枯草以及青砖上深浅不一的斑驳痕迹就可以看出,它已在这里屹立了很长的年月。正殿平面为凹字形,单层单檐歇山顶建筑,端庄方正,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其屋顶有翼角,饰有龙头图案,皆为青砖雕成,栩栩如生。殿前有石鼎一个,其上刻有双龙戏珠的图案,鼎中香烟撩撩升起。伴随着《大悲咒》舒缓的旋律,我的心里产生了少有的一种清静感。征得看庙老奶奶的同意后,我走进大殿。大殿正对面是泰山爷(又名东岳圣帝)塑像,塑像前用绿布遮挡,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泰山爷的部分容颜。依稀可见他坐在座榻上,端庄大方,神采奕奕。左右两侧是四大护法大神,倒是清晰可见,他们手持法器,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站立在泰山爷两侧。在他们前面的供桌上有各位香客带来的贡品,满满放了一桌,靠近椽木、横梁被常年的香火熊得乌黑透亮,沉淀着厚重的沧桑感,同时也说明,这里曾经香火旺盛。
看完泰山爷大殿,我接着又参观了三圣殿、城隍爷殿,还在一座小房子里看了财神爷、土地爷等。这里所有的塑像都是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可以看出各位造像师傅的手艺都是非同一般,在作品中也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
参观完所有的庙宇后,我再次回到前殿,找到看庙的老奶奶。因为我迫切地想知道关于这座寺庙更多的故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并没有从她那里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带着深深的遗憾,我走出房子。站在院中,我抬头望着深邃的天空,鼻子里吸入侧柏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心中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快。在深邃的苍穹中,感觉自己在慢慢缩小,直至变成一个黑点,消逝在浩瀚的宇宙中,世俗的烦扰被这恍如隔世的沧桑剥离得干干净净。
走出寺庙,一阵山风迎面扑来,整个县城已被浓厚的暮色笼罩。亮起了路灯的街道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处的车流、行人,有些楼房里也已经亮起了灯,喧嚣的县城又慢慢归于平静。夜色中,泰山庙孤独的屹立在南山角上,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县城一点一滴的变迁,慈祥而又安详。可是,生活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是否还能记得这座古老的寺庙曾经经历的沧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