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与仁行

2022-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胡畅舟

在前面,我们学过了知行合一,而知行合一 也就是要有仁心,还要有仁行。而仁心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并且每个人存在的都一样。但是,有的人能成为圣人,而有的则不能。我们怎样才能一直不麻木的发挥仁心呢?而当我们有了仁心之后,表现出来的就是有了仁心之后的仁行,表现出来之后的仁都有哪些样子呢?又有哪些表现方式呢?

首先,我们先说说怎样一直拥有仁心。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认为,仁距离我们并不远,并且行仁是容易的,因为当我们想要行仁的时候,就已经觉醒了,我们就已经有了要擦亮仁心的意识,因为仁心是我们天生就有的,所以只要我们去求,去觉醒,它距离我们就是近的。也就一直拥有了仁心。

那么,当我们有了仁心之后,要想把它推行出来,就需要有天道,天道也就是天给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自己领悟到了我们要干什么。只有这样才知道要往哪里推行, 要往哪里用仁心去努力。那么要怎样能领会天道呢?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人,焉得知?

孔子说,我们要选择有仁德的邻居,或者是更好的环境。如果不选择这样,那么又怎样能领会天道呢?在一般的情况,我们选择环境都是为了外在的优美和喜悦,但是孔子则告诉我们,应该真正在意的是内在好的环境。这是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但是,从更深层次说,我们真正朝向的应该是精神的美,和内在的修炼,而并不是外在的形式,以及别人的话语。所以,我们不断领会天道方法 ,就是不断的内在提升和修炼,并且不断的向内看,体会到精神的美,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在我看来,我现在就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在学校中,我拥有这样的一个环境。但是,如果从向内看的角度来讲,我做的还不够。很多时候,我无法意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办,即使是意识到了,也无法做到向内看,在这点,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而上面,都是如何拥有一颗仁心,以及关于内在的修炼,后面,就是如何把仁心推行出来的方法。

那么上面的这些都是在内的修炼。在外来讲,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出自己的仁心呢?首先,最正式的表达方式就是守礼。在内的时候,我们拥有的是一颗仁心。而在外的时候,我们就要表现出礼。而他是由心而向外发散出来的一种方式,就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宰我问守丧三年的问题,孔子说,守丧三年是自己真正愿意的,是一种对父母的情感的表达,如果不这样干,那么就会吃不好,睡不安。而这就是礼和仁心的结合,守丧三年是一个应该遵守的礼,但是,却又是由心而发,由仁心而散发。如果仅仅只有外在,并不是由心而发的,比如有很多人仅仅遵守礼,为了一些外在的目的,或约束,这则不算真正的礼。那就是法家,只有外在的法的约束,并没有内在真正的东西。

仁心是通过礼来表达的,这也是最正式,是要求我们的表达方式。那么当我们有了仁心,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哪样的样子呢?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当我们拥有一颗仁心时,就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刚直,坚持到底,有自己的志向。质朴,以及谨慎少言。而这些都是仁表现出来的样子,是当我们内在有了仁之后,行出来的,由内而外发出来的。而我认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那么我还没有擦亮真正的仁心。因为有很多时候,坚持到底又何尝容易呢?要面对别人的言语,还要面对其他那么多的事情。总是很难的。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巧言令色的人,他们往往没有擦亮自己的仁心。巧言令色的人,指的就是说话很有技巧的人。那么孔子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那些巧言令色的人,可能只重视说, 也就是外在说话的技巧,但是他们并不重于行,也就是只说却又不真正的做出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说上。而且还有可能根本就没有行,只是嘴上说说。而这里的说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知了道,但是只说不做,也就是知行不合一。而另一种就是连知也不知,只是乱说,那这样就只是油嘴滑舌,更加没有仁了。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巧言令色的人都没有仁,比如子贡和闻一多,他们虽然都巧言令色,但是却是有仁的。

那么当我们做事情而心中又有了仁的时候,它又是怎样凸显出来的呢?

子张问仁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以上就是五个德目,当我们的仁心外推到这五个之中的时候,就是真正的行了出来。而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办具体的事情也更加容易,可以让大家都信服你。

仁行和仁心我们是要同时做到的,他们并不分时间上的先后,只是逻辑上的先后。而我们也应该在知了之后,马上把它行出来,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