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什么——读《包法利夫人》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一个原本纯洁的女人最终走上绝路,而一直喜欢她的丈夫也黯然逝去。
这是两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然而又不是绝对的离上一阶层很远。艾玛来自富裕农民家庭。父亲有钱给她最好的教育,那就是去教会学校。查理虽然身处城市,可父母亲管教方式有很大差异,把他打造成了懦弱古板的性格。
小说开篇就告诉读者包法利的可怜处境。衣着古怪,畏畏缩缩。因为他的母亲不会打扮他。而他的父亲也没有给他自信,反而用斯巴达的残酷教育让他对人惧怕。
而查理终于成为医生,是艾玛眼中的城里人。可以带她过别人过的自在日子。让她走出农村。
查理有了艾玛是幸福的。这是他要的年轻妻子。终于可以脱离开那个大他一半的寡妇,那个人还那么歇斯底里的管理他,要把他攥在并不好看的瘦削手心里。这样的老婆忽然失了财产,又忽然死掉无疑是他的机会。
这是一个打鱼吃小鱼的世界观。小鱼想拼命活成大鱼。
艾玛的堕落是很多缺少思想主见的妇女的悲哀。她们并不幸福。也许在同等条件或者再差些的人眼里她是幸福的,可她得到的教育早已经把她的志趣抛得高高,她追逐虚名。
人们敬重作者,正是他看到了这对夫妇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倾轧排挤,被裹挟的缺少思想的人的不幸。
生活中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追求到真正的幸福呢?而知足常乐也未尝不是与这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
正如小说一开头写课堂上学生对查理的嘲笑。那带头捉弄他的人虽然仅仅是个孩子,可是已经有了他独特的待人逻辑。排挤掉不和谐。而什么是和谐,显然已经有了标准。和谐究竟是对是错,没有人关心,只要群体一致就好。
想起时下引导潮流的人。一定有强大的舆论支撑,这才能扭动固有思维,才会能顺利的实行自己的计划。
推波助澜者是生活中的大多数。
顺应潮流是舒心的选择,不懂潮流,不懂世俗人心,尤其还怯懦,无疑是对生命更大的不尊重。
艾玛选择用死来了结一切,也是她知识缺乏的结果。抛却孩子丈夫,离开生活,只能是无知的悲剧。而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却清醒得多。她认清了父亲的为人,也认清周围人的嘴脸,然后为自己搭建舒适的窝巢,是生命的理智选择。
继续学习作家对社会的深刻认知,言之有物,写文章不做无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