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听闻隔壁村有做戏的,我和妹妹两人饶有兴致的想要去看看,说是看戏,倒不如说是馋了戏班子边上的小吃摊。我们两撑着一把伞就出发了,刚走出百米远,细雨绵绵就变成了倾盆大雨,就这样冒着瓢泼大雨前行。
拐入村道,冷冷清清,到了去年做戏的地方却无影无踪,原来的空地似乎已经没有了,河道清淤加固,并且在河道边修缮了游步道,鳞次栉比的罗马柱静静倒影在河面上。我们正纳闷着怎么没人,悠长的小巷内迎面走来一个胡子花白的老爷爷,我和妹妹相视一笑,那肯定是看戏出来的老人。我们循着小巷走进去,走了一会还是没有见踪影,我们对自己的笃定再次质疑。看见一户人家门口的老大爷,赶紧上前问路,老大爷笑容可掬地回道:“再往里面走就是了,顺着这个河一直往上走,就能找到!”我们谢了老人家,赶紧往里走,走了不大一会,就听见锣鼓喧天,我们知道那就是到了。
不见戏棚,先见小摊贩。一排一排的小摊自动整齐规划的摆在道路两侧,时不时有人从戏棚中出来买买这个,尝尝那个。和雨中静谧的小村庄不同,戏棚边上热闹非凡,因为这个村没有文化礼堂,只能搭建临时的雨棚和舞台。据说这个戏班比较好,重金一万八一晚请来的。巨大的雨棚下人头攒动,乌压压的一片人头。现在唱戏也与时俱进了,把后面的幕布换成了电子屏,可以随时进行场景切换,两面有LED屏字幕显示,让现在不懂戏的年轻人也能看得懂。
只见字幕上写着“一重恩当报你的九重恩”,我不知唱的是哪出戏,上网查了是讲文昭关的戏文,讲的是春秋时期关于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儿子。由于楚平王杀害了他的父亲和兄长,伍子胥决定逃离楚国,投奔吴国,以求借兵报仇。在逃离过程中,伍子胥到达了昭关,这里楚平王已经画图缉拿他,导致他无法过关。在隐士东皋公的帮助下,伍子胥藏匿了数日,由于极度焦虑和不安,他在一夜之间须发皆白。东皋公设计让外貌与伍子胥相似的朋友皇甫讷冒充伍子胥,以吸引守关人的注意,使得伍子胥得以混出昭关。后来,伍子胥成功攻破楚国,回到吴国后,他试图报答东皋公的恩情,但东皋公已经离开,因为他总是说:“施恩不望报。”。
舞台上讲的就是伍子胥准备逃出昭关的场景,他觉得倘若过得昭关境,一重恩当报九重恩!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是闭塞和落后的。那时候农村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农民的文化娱乐很大一部分都来自看戏。在不识字的长辈当中,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许多都是靠戏文里的故事搭建的。那些知恩图报的,那些孝顺父母的,那些忠君报国的,这些戏文一遍一遍唱的,何止是文化娱乐,明明是礼义廉耻,仁义道德。
小时候在外婆家,就经常跟着外婆去看戏。当时村里请戏班子来唱戏,那必定是全村的大事,村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出力就包括负责戏班子的伙食,或者负责戏班人员住宿问题等等不一而论。村里唱戏,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得过来凑个热闹。村里上上下下,必定带口信给自家的内外亲眷请他们过来看戏。
那时候外婆村子里有个大礼堂,唱戏就放在大礼堂里。家家户户都早早的带着条凳按照顺序排放在礼堂里,越早占的位子越靠前,等到戏班快要开唱就直接过去找到自己的凳子坐着看便是了。小孩则在戏台下,打鼓边,人群中上蹿下跳,玩累了便拉着大人去边上的小摊上买零食,买馄饨、油条、油桶果吃吃。至于戏,对于小孩而言,也只是听个响吧了。有些稍微大点的小女孩,已经爱美了,就会喜欢偷偷跑到戏台后面的化妆间,从帘子里偷偷看他们如何轻施粉黛,偷瞄他们金灿灿的珠钗和华丽的戏服,觉得那便是人间绝美。
一声唢呐响起,长鸣而又悲切,把我从久远的时空拉回来。我已从那个在戏台下上蹿下跳的小孩变成了站在人山人海后面的大人,看的是戏,更是心中的那份念念不忘吧。
乌压压看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