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

2017-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灿烂长空

         每每想前家乡的那条小河,虽然没有那种令人心旷神怡!但也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美!

          小河给我的最初认识缘自于童年,从我记事起,除了到老屋后山以外,出行都要经过这条小河,记得我的学校就在离小河百米处,这是一所集小学中学一体的学校。小学时背着书包往返于小河,跳跃在立在“哗哗”流水中央的岩石上,走到河对岸,心就像河水一样欢快。清晨,大家趁河水干净赶紧担水回家,储存当天的用水量。当袅袅炊烟过后,三五成群的妇女便提着脏衣来到河边,小河顿时也热闹起来了;谈笑声、搓衣声连在一起。没过多久,喧闹声便散落到村间田头。中午时,小河又开始热闹起来,乡村不像城市,山大人稀,到了中学一般都是住校,孩子们都是自己背米在学校用一个碗自己淘好,学校统一蒸。菜就是家一般的耐放的咸菜像稀辣酱等就饭吃,一吃就是半个月。所以中午和下午是学生放飞的时间,可以到河里淘米、洗衣,也是小河最热闹的时候。

          也许在七十年代农村的现状都是一样的,还没实行责任到户,大人们白天都在忙着挣工分,按出力的大小及干得多少估多少分,既使没有严格的标准,但相对来说对大家是公平的;到了年底再按到队里的收入情况得出分值,看一分能拿多少钱,这就是全家的收入,也是来年衣食住行的全部。

         大人白天都在生产队里干活,回家较晚,于是家中的牧养牲畜的任务一般就落在上学的孩子身上,除住校的外,学生放学回来书包一放就开始割猪草、牵羊和牛回圈。男孩力气大就牵牛和羊什么的,而女孩则就是打猪草了。我是女生,自然是打猪草了,每天照例是猪草蒌子一提,就往河边跑。我喜欢那条河,喜欢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及河水敲打岸边的岩石声,还有光着脚踩在滑滑的、凉凉的菁苔上,要是在夏天那感觉就更不要说了。但身上的任务一定是要完成的,我打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大人的话只需说一遍我都记心上了。因为长期在河边走我自然对哪些地方有猪草了如指掌,河边的猪草多,而且一些猪草就是长在河边的;那白麻叶、水苎麻叶等。这些草可能是长期长在水边的缘故,有水的滋润和浇灌;那嫩嫩的、绿绿的永远让人爱恋,很容易小功夫就采满一蒌子。只要春天来了,河边的草就长出来了,这边采了,那边又长出来了,只有你没有到过的地方,没有你不够采的,永远也采不完。就像那河水,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喜欢小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河水的上游有一座小石桥,67年建成,在当年在家乡算是比较大的工程,桥的名字取“群力桥”言下之意就是群众齐心协力建大桥。那年我刚好出生,所以我的名字中就带有了“群”,但是后来随着学习工作,几经流传慢慢就改了,只剩下谐音了。但是对那座小桥心中还是很有感情的,记得那时每天延着河水来到此处,把随身的工具一放,就开始捉小虾、鱼、螃蟹,把捉回来的小鱼喂小猫,螃蟹喂小猪。有时只有我一人,有时不约而同得会来好多小朋友,聚集在桥下玩耍。特别是在夏天桥下是来来往往过路人乘凉的良好去处,累了渴了,都要在这里停下来坐在裸露的大青石上歇歇脚、喝几口脚下的河水。休息片刻那爽目一新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只可惜这样宁静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随着清江隔河岩大坝的筑建,小河边海拔100米的住户都进行了移民搬迁,学校也迁走了。小河热闹的气氛没有了,河水也慢慢地变得稀少;再后来上游又多了一个硫磺厂,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也变成浑黄污浊,全然没有了过去的模样。过去的那座小石桥,因重新修路也把它炸了,用它的石块铺新的道路。我心目中的小河、小桥再也没有了。每每回老家看到小河,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