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数纹身壮汉感动落泪的,是碗30年前的毒鸡汤
「祈祷之手」,
是纹身圈儿里最经典的图案之一。
它不但完美兼容各种风格,
还能根据个人喜好,
在上面挂十字架、佛珠、玫瑰花,
香肠、咸鱼、东南枝……
受到了广大纹身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范丞丞、贾斯汀比伯、池昌旭的「祈祷之手」纹身这双手的作者,
是之前聊过的15世纪德国画家,
阿尔布雷特 · 丢勒Albrecht Dürer。▼
画的原作长这样。▼
Praying Hands这幅水彩画创作于1508年,
高29.1厘米,宽19.7厘米,
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大概这么大▼
拥有「北部达芬奇」之称的丢勒,
传世名画多得不得了。
为什么如今知名度最高的,
却是这幅简简单单的《祈祷之手》呢?
这就得从一个,
感人的故事说起了。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村庄里,
住着一个有18个孩子的穷苦家庭。
为了养活孩子们,
爸爸需要每天工作18个小时。
然而家里却有两个孩子,
同时萌生了追逐艺术的梦想。
这两个孩子,
就是丢勒和他的哥哥艾伯特。
可家里啥情况啊,
根本无法同时供两个人去上学。
丢勒和哥哥一合计,
决定用抛硬币的方式赌一把。
赢了的就去纽伦堡艺术学院深造,
输了的就去矿场做苦力,
为另一人提供经济支持。
兄弟俩还约定好,
无论是谁学成归来,
都要负责资助做苦力的那个去读书。
于是在一个星期日早晨,
兄弟俩扔出了这枚决定命运的硬币。
丢勒赢了,
顺利进入纽伦堡艺术学院,
而哥哥也遵守诺言去了矿场。
转眼4年过去,
丢勒学成归来。
他在艺术学院时成绩优异,
一毕业就挣了不少钱。
在家人为他准备的庆祝宴席上,
丢勒高兴的对哥哥说:
“亲爱的哥哥!
现在轮到你去实现梦想了!
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艾伯特,
他却垂下头泪流满面。
“哦不,弟弟,一切都太迟了!
繁重的劳动已经毁了我的双手,
现在我连举杯为你庆祝都做不到,
又怎么能挥舞画笔呢。”
后来,
丢勒为了感谢哥哥的牺牲,
画下了他粗糙的双手。
而这幅充满了爱与奉献的画,
也让全世界人都敞开了心扉。
这个略带上世纪狗血风格的故事有多火呢,
随便去搜一搜就知道。
无论是网站、自媒体还是杂志图书,
只要提到《祈祷之手》,
就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一些艺术类大V的文章网页搜索结果
然而!!!
请擦干眼角的泪花,
因为这个感动了千万人的故事,
其实隐藏着重重疑点,
根本没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
丢勒的哥哥,
不 · 叫 · 艾 · 伯 · 特 · 啊。
丢勒确实有过18个兄弟姐妹,
但据说只有他和一个哥哥活到了成年。
在丢勒的作品中,
有好几幅写明了「画家兄弟肖像」的,
后面跟着的名字都是,
恩德雷斯 · 丢勒Endres Dürer。▼
研究文艺复兴艺术的摩根图书馆官网资料
Endres和Albert这两个名字,
不相干的程度就像纳兰容若和刘能一样。
非要找共同点的话,
那只能说……
它俩都是6个字母。
然后我们来看看故事中,
哥哥供弟弟上的「纽伦堡艺术学院」。
这个学校如今还在正常教学,
所以从他们的官方网站上,
轻轻松松就能查到,
纽伦堡艺术学院成立于1662年。▼
已知丢勒出生于1471年,
假设他1662年去纽伦堡艺术学院就读,
请问:丢勒入学时几岁?
答:191岁。
那么有没有可能,
丢勒去的是位于纽伦堡的其他艺术学院呢?
没有可能,
因为人家「纽伦堡艺术学院」官网,
也用大号字体写明了,
这是德语地区最古老的艺术学院。▼
所以丢勒和他哥想上艺术学校,
只能靠穿越。
历史上丢勒确实当过学徒,
不过他的老师是纽伦堡首席插画师,
迈克尔·沃格穆特。▼
丢勒老师的画像和老师工作室设计的书籍插图丢勒跟着老师学了4年,
毕业时年仅19岁,
《祈祷之手》创作于1508年,
当时丢勒37岁。
而中间这十几年里,
丢勒既没有闭关修炼也没被非法拘禁。
不但把周边国家逛了个遍,
娶了老婆挣了钱,
还出版了「启示录」系列插画,
火遍全欧洲。
《天启四骑士》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那么问题又来了,
从19岁毕业到37岁画《祈祷之手》,
丢勒是在外头浪了18年,
才决定回家换他哥去读书吗?
《祈祷之手》中的这双手,
看起来骨节粗大青筋爆起,
配上感人的故事情节,
确实容易让人心生恻隐。
但鲁迅先生曾说过:
看待事物要全面。
让我们看看丢勒画的其他手,
但凡描绘精细点儿的,
基本上都有点大骨节爆青筋。
其实这样的粗糙感,
主要来自于表现肌肉结构和皮肤褶皱时,
铺排的复杂线条。
我们随便找几幅完成度高的男性手部素描,
看看哪个不像是挖了两年矿的。▼
来自网络的手部素描图片此时这个感人的故事,
已经透出了浓浓的劣质鸡汤味。
那么这碗汤究竟来自哪只鸡?
接下来,
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祈祷之手」的故事在国内流行,
是从2003年3月的《希望月报》开始的。
书中有一篇名为《没有人能独自成功》的文章,
内容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模一样。▼
之后这篇文章不断出现在各种刊物里,
但作者名字都不一样。
用英文关键词继续搜索,
果然有了新的发现。
这个故事的英文版,
最早出现在一本书上,
是1990年出版的《生存的最佳法则》,
作者是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
有趣的是,
这位老哥既没有研究过历史,
也没有搞过艺术,
而是一位靠演说营销吃饭的,
成。功。学。大。师。
从维基百科上查到的资料来看,
老哥印过报纸开过飞机卖过保险,
就是没搞过学术研究。
而他自称阅读研究过的几百本书,
全都关于自我激励和成功学。▼
奥格的维基百科介绍页面在这些书籍的影响下,
老哥创办了「成功无限」杂志社,
成为了著名的成功学大师。
帮助无数迷茫的年轻人,
让他们用爱与自信去面对世界,
永远立于不败之……
好了好了不贫了。
虽然故事源头确认了是奥格,
但「祈祷之手」的毒鸡汤满天飞,
让他负全责还真有点冤枉。
因为奥格在书中讲到这个故事时,
清清楚楚的说明了,
「这是一个从我已故的朋友那听来,
不太真实但十分令人痛心的故事」。
看到没???
人家写了「不太真实」啊!
还是听朋友说的啊!!
朋友还去世了啊!!!
死无对证了啊!!!!
所以这故事就是瞎编的,
其实《祈祷之手》原名「使徒之手」。
是丢勒绘制一幅大型祭坛画时,
为右下角的使徒手部所作的草稿,
据说原型就是丢勒本人的手。
祭坛画原作毁于1729年,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17世纪临摹版本。▼
海勒祭坛画的临摹版本,注意右下角使徒的手于是这幅用作练习的草稿,
反而成了「祈祷之手」如今,
唯一的存世真迹。
虽然奥格这个故事漏洞百出,
但也算是歪打正着的,
提高了《祈祷之手》的知名度。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
一个成功学大师居然这么轻松,
就把一堆艺术科普作者全给忽悠瘸了。
感觉这件正在发生的事,
可比编的故事有意思多了呢~~~
在2003年的「祈祷之手」鸡汤版之前,
其实还有过一个更早的中文版本,
出现在2000年一本叫作《天风》的杂志中。▼
基督教杂志《天风》2000年02期不过在这篇文章中,
和丢勒争夺上学名额的不是哥哥,
是一名叫「尼格斯坦」的好友。▼
这也是另一个现在比较常见的说法
只是由于杂志的宗教性质,
作者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赞美上帝,
所以这个「好友版本」并没有被广泛传播。
丢勒的哥哥在鸡汤故事里,
莫名其妙的被安了个名字叫艾伯特。
巧的是,
历史上还真有个叫艾伯特 · 丢勒的人。
这位全名叫做Albert Durer Lucas的朋友,
貌似是19世纪的一个英国画家。
佳士得拍卖行的官网上,
可以查到他的作品交易记录。▼
除了名字相似还都是画家,
不晓得这真是巧合,
还是奥格编故事的时候看岔了呢?
丢勒会和版画结下不解之缘,
不仅因为他的老师擅长版画制作。
更重要原因是,
他的教父经营着纽伦堡最大的出版公司。
通过丢勒画作复原的15世纪版画印刷机
教父不但是丢勒爸爸的好友,
还和丢勒老师的工作室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
丢勒在学徒期间,
就开始为教父的公司绘制版画,
挣了不少钱。
教父的公司出版的《纽伦堡纪事》就凭这层关系,
要说丢勒老爸能穷得把孩子饿死,
我是不信的。
现在网上传播的《祈祷之手》,
几乎都是灰色的素描,
但实际上这幅画是偏蓝色的。▼
收藏《祈祷之手》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官网截图网络版本和博物馆版本对比
据说是丢勒那年刚好,
从教父的公司得到了几张蓝色的纸,
就直接用来画草图了。
也有人说这是丢勒为了尝试效果,
自己专门制作的纸。
同年的另一幅画像也使用了带颜色的纸同时《祈祷之手》虽然看起来像素描,
却是用水彩画的。
放大后可以清楚看到袖口处,水彩颜料的晕染效果果然大师就是大师,
什么材料都能轻松驾驭。
今天的「短颈鹿瞎说画」就到这里~
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
不过像这种孽缘,
还是别随便瞎牵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