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月竹鸣夜读•重温经典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重温经典||论语细读074

2024-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重温经典||论语细读074

【评析】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原文】7·4 子之燕居①,申申②如也;夭夭③如也。

【注释】①燕居:安居、家居、闲居。②申申:衣冠整洁。③夭夭:行动迟缓、斯文和舒和的样子。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原文】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

【注释】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所谓“圣人”之一。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评析】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原文】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②。”

【注释】①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②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原文】7·7 子曰:“自行束脩①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①束脩: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