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自我救赎
读《风雨哈佛路》可以说是一次对自我内心的疗愈和洗礼,是一次自我救赎的演练,还是一次用爱和努力来改写自己人生的奇迹的体验。
莉丝的成长经历让我一直都有种虐心的感觉,看着她在各种苦难中挣扎、痛苦、无助、失望,甚至经常在生存备受威胁的边缘徘徊,我的内心也在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情绪波动,看着书里莉丝所经历的那些苦难,我有时会想,如果那个人是我,我会怎样,我还会像她那样坚持下去吗?这种坚持包括对她对生存的希望,活下去的信念,心中仍然坚信爱的存在。看完这本书,想想莉丝,我想苦难是上帝赐给她的礼物,如果没有那些苦难,也许她未必能在苦难中破茧成蝶,也不会仍怀揣着爱和梦想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地向哈佛的大门走去。回头来想自己,苦难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呢?爱是一切的救赎,没错,我想正因为莉丝心中有对爱的信仰,才能支撑她在备受痛苦煎熬的时候用爱完成自我的救赎,在她失望无助的时候用爱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在她一无所有的时候用爱来摆渡自己走出那片痛苦的荒原,在她重回校园的时候用爱支持自己完成读哈佛的梦想。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唯有爱能安抚着莉丝那颗幼小的心。
1、糟糕的家。莉丝的原生家庭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父母吸毒,家里穷困潦倒,莉丝和姐姐莉莎一直活在忍饥挨饿、吃上顿没下顿的生活里,那个小小的她在面对父母吸毒时是无助和痛苦的,一方面她痛恨父母吸毒,但一方面又不断的通过帮助父母吸毒来获取他们的关爱。“原谅她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受到伤害。每次当我们挨饿时,我的心都要碎了。但我不会因为自己受伤害而责怪我的父母。我不生他们的气,我不憎恨他们。如果我有什么需要憎恨的话,我憎恨那些毒品和毒瘾。我知道他们很爱我。这点我深信不疑。”莉丝在妈妈面前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大人,时刻都在关注妈妈的状态,甚至在她上学的时候都会担心妈妈的安危,对妈妈在情感上的依赖非常的高。自小就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的她,一直都活在不安和恐惧当中,6岁时就接触到了性和毒品,她用父亲的方式来掩饰和安慰自己的不安,她甚至以为她懂这些是因为她比她的同龄人要成熟,而实际上,莉丝过早的接触了本不该在她这个年纪里就知道的东西,剥夺了原本属于她童年里的快乐,她内心的自卑和不安使她更害怕他人的眼光,更害怕面对她的同学和老师,她最终选择了逃学,也希望自己逃学后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妈妈身边。我能看到,在幼小的孩子心里父母代表着一切,孩子天性对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远比父母纯粹得多,孩子有时为了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疼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全父母,或者一旦父母不再关注孩子,孩子都会把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会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内在誓言便逐渐形成,比如“只要我乖,听话,别人就不会伤害到我”;又或者“只要我把我自己保护起来,我就不会受到伤害”等等,我觉得莉丝的内在誓言在父母面前是属于前者讨好型的,而在外人面前有时则是属于后者隔离型的。莉丝很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来讨好父母,做父母的乖孩子,哪怕莉丝知道父母吸毒是错的,也不敢反对父母,只能将错误的根源归结于毒品和毒瘾上。因为她父母吸毒,家里穷困潦倒,也使得莉丝不愿意跟同学和老师在一起,害怕他们投来的异样的目光,逃避是她唯一可以抵挡伤害的武器。
2、姐妹情深。莉莎是莉丝的姐姐,她比莉丝更懂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在莉莎看来与其去面对无法改变父母的痛苦还不如假装视而不见转而关注自己以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来得更有用,莉莎的内心在苦难中变得坚硬、强势,莉丝却比较柔和和贴心,但莉莎对父母和妹妹的关爱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她更愿意用行动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愿意用言语去表达,比如莉丝上学的时候她会督促莉丝起床不要迟到,妈妈因艾滋病住院的时候她也会打电话让莉丝回来看望妈妈,莉丝为了争取进哈佛每天学习11个小时不能工作赚钱的时候她撑起了那个小小的家。这些能让我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改变的。有时我会想,虽然现在妹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还不能够感同身受,但我也愿意相信总有一天她会明白血浓于水的道理,在我需要她的时候,她也会站出来为我伸出援手的。
3、父母的原生家庭也很糟糕。回过头去看看,其实莉丝之所以有这么糟糕的原生家庭,其实也跟他们父母各自的原生家庭有关,莉丝父母的原生家庭也是很糟糕的。莉丝的母亲珍妮从小就成长在充满了愤怒、暴力和伤害的家庭环境中,父亲嗜酒,母亲只能选择装聋作哑来逃避丈夫嗜酒后的家庭暴力,最终家庭暴力促使珍妮在13岁时就离家出走过起了流浪的生活,随即还染上了毒瘾,青春期则是通过卖淫或者做零工来养活她自己,以及满足她对毒品的需求。莉丝的父亲皮特出生于一个天主教的中产家庭,皮特的父亲虽然是船长但也是嗜酒如命,皮特的母亲朴实而勤劳最终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与丈夫离婚,而在离婚后,皮特被父亲给遗弃了,他一直生活在孤独、无聊、心碎和被父亲遗弃的阴影当中,皮特甚至还是一个同性恋者。皮特和珍妮也是因为毒品才走到一起的,庆幸的是,他们的女儿莉莎和莉丝出生后身体发育等各方面都正常,没有因为他们吸毒而受到影响。
4、母爱如珍珠。我能感受到皮特和珍妮在他们没有吸毒和意识清醒的时候,他们还是爱自己的女儿的,比如珍妮叫莉丝“小南瓜”、“小宝贝”的时候我能想象得到她脸上那温柔的眼神和微笑,能感受她内心深处对莉丝的那份母爱使然,在她意识清醒的时候她毫不吝啬的向自己的女儿表达她的爱,表达她内心各种想法和愿望,与莉丝的心是链接在一起的,虽然她吸毒的时候曾利用莉丝帮她达成所愿。珍妮一直都支持莉丝去上学,她渴望女儿能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她期望莉丝能够通过上学来改写自己的人生。当她知道莉丝被罗恩性侵的时候,她因承受不了打击和痛苦,崩溃至病发。她在确认自己得了艾滋病并把自己的病情告诉莉丝的时候,她也不乏的表达着她对莉丝的疼爱,“莉丝,记住,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永远。当你长大有了孩子后,我还要为你照顾孩子。我要看着你从学校毕业。你一直都是我的小宝贝。你知道吗?不管你以后长多大,你一直是我的小宝贝。”看到这里,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虽然她年轻时对我用打骂的教育方式,但我也愿意相信她内心深处仍然是爱我的,只是方式的问题,尤其在我读大学之后,母亲性格已经转变了很多,温和了很多,遗憾的是病魔过早的夺去了她的生命,如果她还在,我想我们可以有空就聊聊天回忆往事,她和爸爸相伴到老安度晚年,爸爸就不用象现在那么孤单了。虽然小时候我很讨厌或者说更多的是害怕跟妈妈独处,但我想第一次做母亲的她应该尽力了,就想珍妮对莉丝一样,珍妮在她能力范围内也尽力了。看到莉丝写给母亲那封信,我眼泪禁不住就流了下来,里面满满的都是莉丝对母亲的爱,虽然她的母亲没能给予莉丝安定的生活,但她仍然把她和母亲的关系比作了珍珠,她像牡蛎一样,忍受着家庭的痛苦直到珍珠出现。在莉丝母亲离开的最后一刻,莉丝却不在母亲的身边,不能跟母亲告别,莉丝内心的痛楚和愧疚同样敲打着我的心。
5、父爱一直都在。皮特不善言辞,虽然皮特是在莉丝三岁时才出狱回到家里,但她对莉丝的关爱我相信也是尽了他最大的努力的,比如他会从垃圾堆里把别人丢掉的旧家具和小玩意儿捡回来给莉丝做玩具。比如皮特教女儿不必太介意他人的目光,确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去争取,“莉丝,你感到很难为情吗?我才不管他们想什么。你认为对你好的东西,你尽管向前冲去努力争取,不用管他们在背后胡说些什么。”我想皮特对莉丝最大的影响,应该就是皮特有爱看书的习惯,虽然他的书很多时候都是从图书馆偷回来的,但却激发了莉丝对看书的欲望,如果莉丝不是因为喜欢看书,在她逃学的那些年,也不可能在长时间逃课后仍然能顺利升级完成小学和初中的学业。莉丝一直相信父亲深深的爱着她,所以当妈妈选择离开父亲要跟布里克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莉丝仍选择了留在父亲身边,陪伴父亲,直到进了儿童福利院。莉丝在给妈妈的信里曾经描述了父亲对母亲在医院病重临危的各种场景,如父亲在医院亲吻了母亲被护士呵斥;父亲看望母亲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无助;父亲因没有买到火车票而无法参加母亲葬礼的遗憾,无法接受母亲过世的事实等等都被莉丝看在了眼里,让她相信父亲内心依然是深爱着母亲的。18岁的生日,莉丝是和父亲莉莎一起过的,吹蜡烛的时候,她选择了原谅父亲,许下了努力去挽回跟父亲之间的关系的承诺,莉丝知道父亲虽然不是最好的父亲,但毕竟是自己的父亲,父亲对自己的爱始终都在。莉丝放下了对父亲多年来的积怨,放弃改变父亲的想法,接纳了父亲本来的样子。莉丝还曾陪伴着父亲回到洛杉矶父亲相片里记载的地方,那是父亲多年来的心愿,她帮父亲完成了。这让我想到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你真正的学会去爱和付出之后,收获永远会比付出的多。”莉丝真正切切的爱和付出陪伴着父亲度过了生命最后的几年,父亲在给莉丝卡片里的留言让我感动了很久,感动于莉丝对父亲的爱和接纳使她和父亲在握手言和之后彼此间创造了很多新的生机,莉丝的照顾和陪伴最终让她和父亲的关系得到了修复,并使得爱在彼此之间流动了起来,弥补了莉丝未能见到母亲临终前最后一面的愧疚和遗憾。
我在想,我是否也能像莉丝那样放下对父母的抱怨,原谅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尝试着去真正的接纳他们?母亲带给我的那些不好的性格影响因素我仍有机会主动去改变,母亲已经走了,我只能在内心默默的祝福她能早日脱离轮回之苦登上极乐,在心里跟她多一些链接;父亲老了,我跟莉丝一样也不能再改变父亲什么,也许只有接纳了父亲原本的样子,才能有机会跟他重新连接在一起,父亲能让我陪伴他的时间其实不多了,我不想再有遗憾,要做到真正的接纳我知道很不容易,但我愿意去尝试,希望有一天我和父亲之间也能消除那层隔阂,让爱在我们彼此之间流动起来。
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与莉丝糟糕的原生家庭里所经历的那些相比,我幸福太多了,没有忍饥挨饿衣衫不整,没有流离失所东躲西藏,父母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我创造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虽然有伤害,但我想那也不是他们有心之过,他们对我的爱始终都在的。爱是一切的救赎,有爱就能点燃希望。因为爱让莉丝保留了那颗善良温暖的心,因为爱她在苦难当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因为爱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并是自己的生命赋予了真正的意义,她做到了,我也可以,因为唯有爱和接纳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