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平七阳三
今天整理下平七阳韵第三段的学习笔记。
衰对壮,弱对强,艳饰对新妆。御龙对司马,破竹对穿杨。读班马,识求羊,水色对山光。仙棋藏绿橘,客枕梦黄粱。池草入诗因有梦,海棠带恨为无香。风起画棠,帘箔影翻青荇沼;月斜金井,辘轳声度碧梧墙。
衰和壮,强和弱都是反义词对仗,艳饰指浓艳的妆饰,新妆指刚修饰好的妆容或新颖别致的妆容,都是和化妆相关。我们比较熟悉唐·张藉《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御龙,传说上古舜帝时期,有个叫董父的人能和龙沟通善于养龙,舜帝赐他姓氏豢龙氏。到了夏代孔甲时期,大禹的后代褒之二君化为两条龙来到王宫中,孔甲都不会养龙,有个刘累的人说自己曾经跟豢龙氏学过养龙技术应聘来王宫中养龙,孔甲试用后果真适合工作,就赐刘累为御龙氏,御龙这个姓氏可能在春秋时期就分化为范、杜、刘等多个分支。司马,是古代的重要官职,具体的职权各国各朝代都有不同,后人以先人的官职为姓氏,就变成了复姓司马。这一联巧妙处在于从借对角度看,御和司都是动词,龙和马都是动物名,从整体来说又可以解为古代官职姓氏。破竹,劈开竹子循势而下顺利无比,现有成语势如破竹,比喻做事顺利无阻力。穿杨,传说楚国的养由基箭术高超,能于百步之外命中杨柳的叶子,成语百步穿杨是神射手的代称。这一联只有从借对理解,破和穿都是动词,竹和杨都是植物。
读班马,因为班固写了《汉书》,司马迁写了《史记》,这里用两个姓氏字来代表这两本书,只是我觉得用马字代表司马迁多少有些牵强,这也是古文中很让人诟病的地方吧!在某些地方为了符合修辞手法,勉强使用某些生僻的代称。识求羊,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蒋诩辞官回乡,把家里的大门用荆棘堵上,只在庭院中留了一个三岔小路,专门通往求仲、羊仲两位隐士的位处。这一联读和识都是动词,班、马、求、羊都是姓氏。水色,水面的景色,山光,山上的风光都是景观。
仙棋藏绿橘,传说巴邛地方种橘子的人家,橘园中发现了特别大的橘子,剥开后发现有两个老头在下棋。客枕梦黄粱,唐·沈既济《枕中记》写了一个故事,少年卢生在旅店里休息时遇到了仙人吕翁,吕翁把自己的枕头借给卢生,卢生做了个美梦,梦到自己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等到梦醒了,店主人煮的黄粱(小米)饭还没熟。黄粱一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生追求功名利禄的虚幻。
池草入诗因为梦,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据说是谢灵运梦到他堂弟谢惠连而写成的。海棠带恨为无香,宋·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宋人刘渊材宣称此生有五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金桔味酸;三恨莼菜性寒;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后世有很多文人模仿这个体例,宣称自己有几大恨,海棠无香是个常见选项。
风起画堂,帘箔影翻青荇沼;画堂,古代彩绘的殿堂,用来形容豪华的房屋。坐在雕梁画栋的画堂里,有风吹动门帘,上面彩绘的图案波动,如同青荇等水草在水面晃动一般。唐·韩偓《秋雨内宴》“一带清风入画堂,撼真珠箔碎玎珰。”月斜金井,辘轳声度碧梧墙;月光斜照在有金色国栏的井边,井上打水的辘轳声音传过了,种满碧绿梧桐的围墙外。唐·陆龟蒙《井上桐》“美人伤别离,汲井长待晓。愁因辘轳转,惊起双栖鸟。独立傍银床,碧桐风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