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羌废墟
这次黄羌之行,是对黄羌革命老区浓厚的红色文化的探寻。我们参观了东江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队部旧址、黄羌革命史料馆、红军医院旧址、粤赣湘边纵指挥部旧址、红二师后勤处旧址、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旧址……我们了解着黄羌当年一些革命先烈参加革命的历史事迹,但那些残垣断壁的遗址,让人看着触目惊心。
多年前,读着余秋雨《废墟》,他说,“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那时,没遇见过废墟,还不懂,他说的含义,更不懂得,为何废墟二字,让人心惊肉跳。
那天,黄羌之行,在参观红二师军医处(红军医院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指挥部旧址、红二师后勤处旧址等革命遗址时,它们是属于残垣断壁的这类。有的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危楼,门窗俱已破损,墙壁这一个洞,那一个缺,房屋四周更是长满荒草;有的屋顶几乎全塌,残垣断壁,破落残旧,杂草丛生。看着那断残的、光秃的石柱在阳光下、在风雨下孤独的矗立着,看着那面面墙头、那片片瓦砾散落在半人身高的荒草之间。看着这些残垣断壁的旧址,那荒凉、沧桑、哀伤的情绪油然而生。这就是废墟,这样的废墟让人看着触目惊心、心惊肉跳。
曾经的它们,承载着历史的重担,为革命贡献力量。红色黄羌,是因为黄羌在第一、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许许多多的黄羌英雄儿女信念坚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斗志和精神,为新中国的建立,为革命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作了巨大贡献。徐向前、彭湃、曾生、王作尧、杨其珊等及红二师和红四师都曾在黄羌开展革命斗争,留下了很多革命事迹和红色遗址。现海丰县核认288个红色革命遗址,黄羌镇就占据102个。
多年前的它们,是崭新的,是完整的。多年来的它们,饱受大自然的风吹日晒,经受时间年轮的摧毁,经受世间人们有意无意的破坏,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般满眼荒凉的景象。这样的画面触目惊心,不禁令人嘘唏,让人心情沉重。
曾经的这里有着光荣的历史,光辉的使命。如今却成这般风景。有人说,这样的革命遗址该重建,该维护;有人说,这样的革命遗址要加紧修葺,还遗址以旧貌。哪个方法才是对废墟最好的保护、维护?
余秋雨说,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
如何,对待废墟,保护废墟。或许,余秋雨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或许,我们都要学习着把废墟读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