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交流平台文学创作读书

#浅谈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2021-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吹荷S水映月

今天刷视频时看到一个节目:一位四十一岁的“专职”作家,因为一心致力于收入极其廉价的文学创作,导至其无力尽孝于父母、无力结婚生子,无力在现实社会职场中立足。

结果造成父子反目,欲断绝关系;母亲无条件释放母爱,一惯支持儿子搞文学创作。但她既然选择了站队,自然也就无力缓和两父子的关系,于是,一家三口就出现在了这个节目组现场,由情感类的几位专家来主持调解工作。

先来说说父亲的观点和态度:

父亲并不认可儿子选择去从事文学创作之路。他认为儿子从小并没有展露出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天赋,如今已年过四十,依然一事无成,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六、七百元的月收入),如何能成家立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母亲的观点和态度:儿子创作出的几部作品虽然没什么销路,但那毕竟是儿子的心血,儿子坚持要走自己的专职作家之路,就由着他好了,没必要去阻拦,横加干涉。

儿子的观点和态度:自己已经为了追求自己的作家梦,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而在职场上,因为自己的作家梦,开罪了老板。离开久了自己从业的熟悉领域,若想从头再来,就得从基层做起,还有何颜面去面对那些已经升任高管的,以往的同事?再加上学历又低,职场肯定已经混不下去了。不如重拾梦想,去做专职作家,走文学创作之路。

从节目中还了解到,作者因为替别人整理、编辑某部书稿,获得了该作品除作者署名外的一切收益。就此,引发了现场专家对他本人人品的严重质疑。

短视频的内容虽然很有限,但它己经反映出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学作品已经如此廉价,文学创作已经如此缩水,文学创作者已经如此泛滥的当今社会,我们要不要坚持走专职文学创作家这条路?如果要走专职文学创作这条路,又该怎样做?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件事:我们对文学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感兴趣吗?我们喜欢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也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这无疑是我们精神上对美好事物的客观需求之一。

那么,广泛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完全满足我们对文学审美的需求吗?如果能够,大可以到此为止。如果不能,我们还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工作,来完美的体验文字的魅力,体验文学创作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无尽乐趣,以及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如果你的目的在此,你完全可以选择从事文学创作工作。

还有另一种情况:如果你对文学的热爱并不那么强烈和纯粹,仅仅单纯依靠广泛而深入的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就能满足你的文学审美,那你完全没有必要非要走文学创作这条道,更不必去做专职文学创作家。

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羡慕“作家”这样一个身份;又或者,你是羡慕那些自媒体创作者的变现高收益,你完全可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从事文学创作,但不必强求成为专职作家。

不管是为名为利,还是为了其它外在的物质的东西,都可以去做你想做的梦,但梦醒时分,要及时认清现实,及早回头。

如果你是出于理想和信念,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实现人生的某种价值。并且,你对文学创作具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那么,不管你的文学天赋是不是足够高,也不管你对文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潜力层次的高低,你都可以选择文学创作这条路,甚至走专职路线,也未尝不可。

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先求生存,再谋求发展;先安身立命,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才是正道。

如今的文学,早已被边缘化。这是许多文学界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文学已经贬值缩水,作家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吃香,真正在现实生活中混得风生水起的文学创作者,毕竟是极少数。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这等大事上,我们千万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别被热闹繁华的表象给迷惑了心智,要看清事物表面掩盖下的内在本质。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要学会看清门道,再去决定我们人生的走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