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死,怎知生?

2022-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也知也非

生命究竟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双皮鞋,底子坏了,换了个新底子。没什么问题,对吧?

过了一段时间,这双鞋的鞋面坏了,于是又换了个鞋面。

现在,你觉得这双鞋还是原来的那双鞋吗?

这个问题好像没什么意义,是吧?那我们换一个故事。

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克隆羊多莉来到这个世界,能吃能跳,活泼得不得了。现在,20多年过去了。

我们假设(可能已经是真实)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克隆人类,那么克隆出来的是原先那个人吗?

卫斯理写的原振侠系列故事中,原振侠因为要去外太空,只能舍弃肉身,用灵魂到达。于是勒曼医院制作了他的克隆人,这种克隆人有和他本人一模一样的肉身,相当于只有硬件的电脑,只会吃和睡和傻笑。而原振侠回来的时候,也是通过把灵魂导入到身体,实现身灵合一,回复成正常人的样子。

那么,回来后的原振侠是不是原先的原振侠呢?

如果你的爱人逼不得已,要么保持同一个灵魂却要换一个肉身,要么还是那具肉身但却要换一个灵魂,你觉得,哪个是你更能接受的呢?

所以,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独特的生命呢?是肉体还是灵魂?


所以,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是灵魂。

灵魂的本质是什么?

是经历与记忆。

是我们不同的经历与记忆,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生命。


那么,死亡是怎么回事?

医学上的死亡指的是肉体的终结。

我们的灵魂呢?

去了哪里?是彻底消失了,还是转移到了什么地方?

很多宗教典籍告诉我们,肉身终结后,灵魂不灭,有改头换面进入轮回的,有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有接受审判的。

我还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但这些,对于我们如何对待生命有很大的启发。


每当想到生命如此神奇,便对人生的经历多了一些宽容。

常看到一些父母说:我什么都不求,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健康平安。其实,一直快乐健康平安,只是相对理想的一种人生,这样的人生是否真的就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灵魂?

痛苦与快乐,平庸与精彩,失去与获得,都只是生命的一种经历。

生命只有少部分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是可控的部分。大部分人生经历,都不可操控。更该学会的,是接纳所有的经历,并用你自己的经历去铸就一个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灵魂。

如此,便是善待生命。

不要太贪图肉体的利益。生有时,死有时。

关心自己的灵魂。

如此,便是善待死亡。

看长远,从宇宙观来看问题。

如此,便是善待世界。


《论语》中,季路问孔子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人都不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侍奉鬼神?季路又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都不了解,还谈什么了解死?

这个逻辑看起来很务实,但恰恰因为太务实,有点小家子气。人生观从世界观而来,世界观从宇宙观来。不明白死为何物又想过好人生,无异于做一道不知道结论是什么的证明题,大概率是会“迷于道”的。

不知死,怎知生。

研究死亡,是为了更明白地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