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宁向东的管理学课

清华宁向东207-目标设定

2018-04-17  本文已影响8人  依诺芝

1-“目标设定理论”是说,当管理者给员工设定很具体的、困难的,但是员工有意愿接受的目标,这就会产生激励作用,产生出高业绩的结果。不过,这个理论有两个前提:

A.员工具备完成目标的能力;

B.员工可以接收到目标完成的反馈信息

设定高目标,所谓高标准、严要求,固然可以对组织形成激励因素,但这是有条件的。

2-目标设定理论

“适当的高目标,会取得高业绩”,但是如果给出的目标是模糊的、容易的,就产生不了什么激励结果。

明确的目标可以导致激励效果。

“目标设定—动机与激励—业绩成果”会是一个基本逻辑。

3-理论的应用

目标一定要具体。具体的目标可以让不论认知水平如何的执行者,都能够把注意力高度聚焦在一个明确的任务上,以便他很容易地看到努力和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为激励逻辑建设了一个通路。所以,反馈机制非常重要。

目标一定不能过于困难,让员工产生无法达成的感觉。那些非常困难,但通过努力还可以达成的目标称为“stretch goals”,延展性目标。也就是说,这种延展性目标,属于向前延展一下,还是可以达成的,而如果大家觉得打了鸡血都无法完成,他们就会彻底放弃努力。

另外,“承诺”对目标能否达成关系重大。目标很高、很困难有时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员工有没有承诺。当目标很难实现的时候,员工对于完成这个目标的承诺非常重要。当执行者自己对于困难目标有承诺的话,动机因素更容易发挥作用,能克服失败所带来的沮丧。而引发承诺的主要前提是让执行者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不是接受你说“这个任务很重要”,而是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另外,他有信心通过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目标的,这个时候,承诺值会达到最高点。

很多学者认为德鲁克所说的要让员工参与到目标的制定过程当中,非常重要。但是,员工参与的价值,更多是认知层面的,有利于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但是,员工参与并不必然会产生承诺。

除了承诺,通过目标设定来寻求激励,怎样设定目标算太难,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目前没有标准答案,但大家普遍使用的一种衡量方法,就是用标杆来作对标,和历史作对比。如果一个工作的难度超过了业界标杆,又和历史的业绩结果差距很大,就有可能是太难了。过难的目标,就会影响到员工的接受度。这时,更无从产生激励的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