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菜根谭》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3562/853c4a01a87efbfd.jpg)
第三卷
(四)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作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译文:
父母对子女的慈祥,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兄姐对弟妹的爱护,弟妹对兄姐的尊敬等等,即便拿出最大爱心做到最完美境界,也都是骨肉至亲之间所应这样做的;因为这完全都是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彼此之间绝对不可以存有一点感激的想法。假如父母的养育子女,兄姐的友爱弟妹,个个都怀着一颗施恩图报的观念;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弟妹对兄姐的尊敬,也都怀着感恩图报的心理,那就等于把骨肉至亲变成了路上陌生的人,而且也把出自真诚的骨肉之情变成了一种市井交易。
个人见解:
-1-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有些诧异。为什么父母兄弟之间不可以有感激之心呢?在我看来,作为被爱的一方,应该拥有一种天然的感恩之心。然而作为爱人的一方,却不可有施恩图报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爱一个人是不求回报的。爱是一种情绪,是我们不可控制的。爱不需要理由,爱就是爱。
-2-
比如: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生了孩子,血浓于水。然而父母生下了孩子,就应该去爱吗?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而正是因为这样的非理性,才造就了人类的一种绝妙的情感。从某个角度来讲,爱是一厢情愿的。尽管从理性分析来讲,子女应该孝敬父母。不过,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的爱未必是孩子所需要的,而这往往又是父母们最容易犯的错。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但往往爱得过度。很多时候,爱已经变成了占有。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子女的任何事情都想管。总以为自己是在关心孩子,然而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事与愿违。这就好像一个人喜欢吃苹果,你却给了他们一筐梨子。然后心里想,我对你这么好,你就算不感激我,也不要怪我吧!
但是由于这并不是对方所需要的,这反而会造成对方的厌恶,觉得不懂自己。如果是父母对子女,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觉得父母不容易;另一方面,又会觉得父母不懂自己,给予过多的爱,让自己压力很大。当然,这都需要双方去沟通,而不是毫无反思,自以为是的爱。
-3-
其实,无论是父母之爱,还是恋人、朋友之爱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一厢情愿地为别人付出,但是也要懂得思考,不要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去批判别人毫无感恩之心。如果对方没有什么反馈,这可能恰好说明,自己的所做所为没有达到对方的预期或者说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此,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满足对方的预期。那时因为对方预期太高呢?还是因为所作所为完全不是对方所想呢?如果是因为自己做的并不是对方想要的,那么可以通过之后彼此的沟通,以知道对方真正的需求。如果是对方预期过高,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我们是否能够满足对方的预期。如果可以,我们就要试图满足对方的预期。如果我们满足不了,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我们是否可以给对方沟通,以调整对方的预期。当然,沟通也要选好时机。否则,沟通往往是无效的。
-4-
总而言之,无论是对待亲人还是其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都不要有施恩图报的想法。因为我们在帮助别人那一刻,就已经获得了某种精神的满足。另外,不要总是一厢情愿地做事,又觉得别人不懂感恩。别人之所以没有反馈,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做的往往不是别人最想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深思这个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特别复杂的。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别人,但是我们也要多注意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一些需求,以更好地了解他人。不要盲目地给予,也不要盲目地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