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塬的一个边边

2017-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这个_aef4

以前来庆阳,听过这样一句话:“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一个边边”。起初以为又是个地方自嘲或者自恋的段子,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个民间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中原某地发生洪涝,有一家人一路西行乞讨,来到富饶的关中平原,尽管这里地多粮足,但也招架不住成群结队的乞丐。所以,关中人顶多给乞丐一小块馍馍。后来,这家乞讨者翻山越岭,到了庆阳的董志塬,受到了塬上人的热情款待,你给馍馍,他给饭菜,让这中原乞丐受宠若惊,并心生感慨,“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一个边边”。

传说固然是民间演绎,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从地理条件和产出看,有“陇东粮仓”之称的董志塬确实不输关中平原。董志塬就在庆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有“天下黄土第一原”之称。据说,无论周边地区旱涝,董志塬的人几乎没饿过肚子,因为这里不仅是片绝佳的农业生产区,也是传说中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据史书记载,周先祖不窋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在庆阳市庆城县城东山,有不窋陵,人称周祖陵。不窋也是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周人首领。

庆阳可谓人杰地灵,在我看来,这是个“五颜六色”的地方。黄土地不再赘述,除此之外,还有黑金子,红种子,绿叶子。先从绿说起,董志塬之所以能与关中平原一较高低,离不开它旁边的子午岭。晚上吃饭时,还有人提起这事,说子午岭植被丰茂,蒸发起来的水汽刚好形成降雨就落在了董志塬上,所以在普遍干旱的黄土高原上,董志塬却很少大旱。

当然,庆阳也不是一直都旱。小学时,很多人都学过一篇黄河古象的课文,主角就来自庆阳。1973年,庆阳合水县的几位农民在挖掘沙土时,挖出来了一具大象的骨架化石,后来被古生物专家命名为“黄河象”。由此断定,300万年前,这里水草丰美,到处有河流和湖泊,这头大象在喝水时,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来经过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黄土高原。

百万年前的森林草木经过地壳运动,不仅埋了黄河象,还给庆阳人埋藏了一笔巨大财富,那就是黑金子石油和煤炭。如果不知道长庆油田,你肯定听说过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的油气当量目前已经超越大庆,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而庆阳就是长庆油田的诞生地。1970年十万石油工人进驻庆阳市宁县长庆桥镇,拉开了陇东石油大会战的序幕。遗憾的是,1998年,长庆油田总部因庆阳人舍不得出让土地,一气之下就从庆城县整体搬迁至西安。现在提起这段往事,庆阳人后悔不已。即便如此,庆阳地区的产油量仍然维持在700多万吨。

虽然董志塬很牛,长庆油田很牛,但庆阳在今天最出名的却是红色种子。前些年跟着电力公司的人跑户户通电,去环县的时候,当地人说,再不通电就亏死环县了,因为环县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方——1936年红军占领这块地方后,就一直掌握在我党手里,没有丢失过。当然,庆阳的红色种子比红军解放环县要早,这里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特别是华池县的南梁乡,在1934年11月7日,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这块地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再多说,一方面三言两语难以表清,另一方面,因为其涉及到重要历史人物,有兴趣的人可问度娘“南梁革命纪念馆”。

从现实看,八百里秦川早已甩开董志塬无数个八百里。如果当年庆阳人舍得为长庆油田腾点地出来,差距也许没这么大,何况那些地最终也没省下,如今早已盖了楼。历史没有如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