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的思维下的课程开发—01
前言:
从事培训工作9年,经历了4,5家公司,从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从烟草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跨到保险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这几年很多的企业虽然走过了艰难的创业阶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减少外部采购课程,并把公司的绩优骨干和领管理者,内训师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下的大量核心知识,经验和案例进行沉淀和萃取,形成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我们称之为企业培训的自运营。
很多企业都在外请TTT的培训老师,花费企业大量的经济成本,消耗员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有没有一种拿来就用的课程开发模型围绕解决企业绩效,并且有大量的实用工具,方法,以及案例?
学完DISC之后,发现DISC的思维模式在和课程开发这两者之间有很微妙的联系,将原有的ADDIE模型进行改版和迭代,形成一个简单实用的课程开发流程,分解4个步骤:
D:调研问题,绩效重点显性化。
I:课堂呈现,培训方法引导化
S:总结复盘,效果传承迭代化
C:逻辑条理,结构清晰可量化
第一部分:D 调研问题,绩效重点显性化。
我在企业内部做课程设计和开发之前,会问自己很多问题,如果没有做好调研就开始做的话,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一个专业的培训管理者或者内训师可能要要清晰以下问题:
1,哪些课程适合企业自己来设计,开发,哪些不适合?
2,我们在做调研时需要找到哪些关键的人?用什么方法?提什么问题?注意哪些事项?收集问题会碰哪些钉子?
3,如何准确的描述一个问题四个要素?面对多个问题,哪些无法用培训来解决?
4,哪几个方面来判断我这个调研问题有价值?
5,如何用一句话来阐明开发课程的这个目标,并且起一个吸引人的课程名称?
面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时候,相信我们每一个培训师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和思考,因为我们内训师是企业的案例知识库和绩优人才的传递枢纽,而且面对企业的业务需求的时候如果能把几个问题想明白,通过不断和聚焦以及和业务部门商讨,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时,才能真正的开发出帮业务部门提升业绩的课程,所以我们的第一步是调研问题,聚焦重点的绩效问题,使其显性化。
我们在调研之前要明确自己开发的方向,但是需要先明白三类问题:
A,需求从哪里来?
从公司的高层,来自于公司的战略发展;
从公司的业务层,期待提升能力,从而提高业绩;
从人员的晋升发展,公司的新业务,担任新职务,走上新岗位,都离不开组织培训
B,哪些人需要培训?
新员工,基础操作人员,骨干员工,中层管理者,高层领导
C,问题是是什么?或者期待目标是什么?
搞懂培训对象再什么场景下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期待通过培训达成什么目标
但很多时候,我们培训管理者或内训师都想帮助企业或部门进行改善,深入调研,可往往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调研,不愿意去做有四个原因:
一,培训部门不受到重视。
二,业务部门是公司主导和老大,他们往往不愿参与调研,及时参与也是神游状态;
三,提问大多都是简单聊天,成为业务部门抱怨的垃圾桶;
四,不知在何种状态采用何种提问调研的方式。
所以,增强培训管理者或者内训师的主观意愿才是作重要的,并且学会用培训成果向业务部门证明培训效果,只要体验过培训调研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业务部门的态度自然会改变的。如果不知道怎么问问题,需要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来解决。
(一)确定培训的关键人群范围
1,权威性人群:公司管理层,例如:部门主管,直线经理,公司高管,因为他们决定组织的发展和命脉,赢得他们的支持,也是整个培训需求的关键环节,这类人群尽量全部覆盖。
2,代表性人群:在一线有实践经验的绩优员工,因为20%的骨干绩优员工创造80%的经营业绩,满足他们需求,也就满足公司核心人群需求。
3,特殊性人群:业绩较差的员工,可以对比绩优人员,发现业绩提升点和培训需求点。
4,协助性人群:客户,外部供应商或离职人员,需要创造机会接触,便于全方位观察和判断需求,但是对访谈人员有挑战和考验。
(二)选择好工具和方法进行调研:
常见的调研方法有,面谈法,问卷调研,焦点小组发,综合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
(五种方法具体如何运用,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