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笔记2: 做医生和做导演的共通点
2020-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貌貌
回看第六、七课,又反复看《现代人的压力与管理》,对老师的临证思路和思维方式好像有了一些体会。我发现老师面对一个案例的时候,他的突破点不是某几个突出的身体表征,比如舌苔、高烧、面色或者脉相之类,而是从对方的神气格局入手,他会看到一个人素往以来的心理习惯、生活态度,用中医的角度来说,他能看出来这个人长期以来调用能量的惯性是怎样的,因为这个惯性会产生怎样的失衡。老师最后的诊断,其实都是回到这个人的生命出了什么问题,而不仅仅是如何扫除病症。
我想这是回到问题的源头:我们的疾病是怎么来的?
我觉得做医生和做导演可能有一个共通点,如果想要做到优秀,就必须具备一种素养:深入理解痛苦的能力。这个人的痛苦是怎么来的,他的失衡来自于哪里,会在哪里突破。一场疾病和一幕戏剧冲突一样,是他生活史的冰山一角,也是当下这个时代的冰山一角,一个好医生其实是从冰山下面入手解决问题,能够看到这个人他所承受的部分,以及疾病带来的内部加压。认识到这些,即使我将来没有学得很好,至少也懂得怎么给别人带去安慰,而不会用所谓的“专业”控制别人。
至于什么是虚、实、寒、热,什么药物和治疗方法能够调节虚、实、寒、热,可以通过不断的案例训练来熟知,自己慢慢去摸索厘清这些概念的内涵界定,属于逻辑范畴的知识,仅仅通过几次课的这几个案例是远远不够的,我想这可能也不是老师讲这些案例的本意。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