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的要求,妈妈从来不拒绝,结果。。。。。。
篮球场上看见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开心得玩着,过了一会,孩子提出想要吃糖的要求,妈妈说:今天已经给你买过一次糖了,不能再吃了。小女孩一下就不乐意了,坚持要妈妈去买糖,妈妈还是不同意,她就开始哭了。
孩子只要一哭,父母就没辙了,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孩子的哭闹声会引来很多围观,这时的父母会特别尴尬,恨不得马上离开众人的视线。
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哭声会一度失控,直到处于崩溃边缘,如果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父母的情绪也会随之被点燃,打骂孩子的现象随时会出现。
01
父母不想惯着你,也不想打骂你
心疼孩子的父母,很少会出现打骂的现象,面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有理还是无理,他们一般都会毫无保留的满足孩子。
一旦孩子得到了这样的反馈,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就会显得格外的敏感。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一个爱自己的父母,对于自己提的要求是会无条件满足的,这次父母没有答应,肯定是父母不再爱自己了。
这种思维方式,像极了情侣之间对爱的判断逻辑,只要你不陪我一起吃饭,就是不爱我了,只要你不回我信息,就是不爱我了。
而不同的是,情侣会说出来,而孩子只会哭出来。
严厉一点的父母,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可能会通过暴力手段来遏制失控的场面。像网友说的:这种孩子就是欠揍,来一巴掌就老实了。
一巴掌确实可以马上结束孩子的哭闹,可是孩子的结束是因为被吓到了,而不是真正的改变。如果每次都用这种方式结束,时间长了,麻木的孩子,要么会更反抗,要么会关闭所有对你的情绪。
可想而知,这种方式是治标不治本的。
父母既不想惯着孩子,又不想打骂孩子。这应该是大多数父母的面对这种情况的态度了。
02
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孩子能提要求,是一个很棒的开始,至少说明,孩子对父母是充分信任的,他们只会对自己信任、可依赖的人,去提要求。
父母要做的是分析他背后最深层的原因。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证明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依然爱着自己。
如果父母继续像以前一样,给他们买玩具、零食和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那父母就是爱自己的。
孩子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
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满足,他们常用的伎俩是一哭二闹三打滚,甚至会通过可以使用地“咬”,将情绪当众发泄出来。父母的一次次妥协,会让孩子尝到胜利带来的满足感,直到成为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会让越来越大的孩子将所有的不如意推卸到父母身上,周围人的身上,社会身上,以及一切可以推卸的地方。
然而,父母是无法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的。总有一天,他提出的要求会超出你的能力范围。
没有被父母“拒绝”过的孩子,抗压能力极差,遇到挫折,会不知所措以及无能为力。
没有被父母“拒绝”过的孩子,责任界限模糊,他们不知道哪些是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哪些不是自己要去做的。
没有被父母“拒绝”过的孩子,分不清爱与不爱,在两者间徘徊不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03
坚定而温柔地说出:不可以
不可以,是很多父母说不出口的三个字。
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如何演绎这三个字,说重了,伤感情,说轻了,没有作用。
《正面管教》中坚定而温柔的概念,再次阐明了这个道理。
只有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严肃告诉孩子,哪些是坚决不可以的,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串串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会通过大哭来控制父母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这一次,串妈没有妥协,在育儿师的鼓励下,坚决带着孩子离开大哭的现场,而且一边走一边说孩子喜欢的事情鼓励孩子稳住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妈妈的注意力转移下,终于平复了情绪,也不吵着要玩具了。
当孩子哭闹时,简单的五个步骤,化解一场危机。
第一步,父母要让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
第二步,明确提出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第三步,明确告诉孩子哭闹是没有用的;
第四步,接下来是和孩子说一下开心的事情;
第五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鼓励。
这五步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当众哭闹,屡试不爽,拿孩子没辙的父母,可以试一下。
孩子真的很简单,哭来得快,笑也来得快,只有清楚明白孩子表达想法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帮助自己化解尴尬。其乐融融,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