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德)叔本华 著 张宁 译 /江苏文艺

2017-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乐佛仙女_清浊

09

[ 2016.10.11 ]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作者:(德)亚瑟·叔本华 著 张宁 译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豆瓣评分:8.5   ★★★★☆

★  作者,亚瑟·叔本华(德文原名: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作家、学者。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所以这是一位出身富二代的德国怪老头,同时也是治愈系的开山鼻祖。

О  你若笑口常开,你便幸福;你若悲叹不已,你变不幸。—— 人的自身(P彩页)

О  随便拿起一本经典,哪怕只读半小时,整个人就会感觉焕然一新,身心舒畅、澄静,精神超越、振奋,仿佛经过了山涧清泉的清洗进化。—— 阅读与书  (P彩页)

О  当一个人回首他走过的人生之路——那充满了坎坷不平的道路时,就会看到他的生命中有很多好运擦身而去、不幸接踵而来的转折点;这是,他很容易过分自责。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的知识仅限于应对现实的计划和眼前的事件。(P002)

О  我们常常被迫修改策略,以至于达到这样的程度:当计划贯彻完成时,已几乎看不到一点他原来的面目。

О  在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当一个人决定一个重大举措时,他的行动与其说是遵循任何对正确做事的清楚认识,不如说是出自于内心的某种冲动——你可以将其成为本能——生发与他生命的最深处。(P003)

О  人们总是共同一致地犯错,因此,有错误导致的灾难也会普遍地涉及各人,于是就变得容易忍受。(P005)

О  有些疾病,只能让其自然发展,才能完全恢复健康;然后他就消失得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如果患者急躁不安,在其未好时坚持说自己痊愈,这种情况下,事件仍然会答应他的要求,病情也许可以摆脱;但终生虚弱的身体和反复发作的顽疾将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或者,他需要一笔钱以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在一两年时间内他就可以积累足够的数额,但他不愿意等待,于是向别人借钱或者从自己的本金中提取;换句话说,他让时间提前借贷给他。那他所支付的利息就是:混乱不清的账户和不断增加的赤字,且似乎永远难以弥补。

这就是时间放出的高利贷,所有那些不愿意等待的人都是它的受害者。没有必试图超越时间的步伐更无益的行为了。因此,要小心,莫成为时间的债务人。(P006)

О  无论什么样的命运降临到你的头上,都不要大喜、大悲。实现是因为一切事物都充满变数,你的运气也可能随时改变;其次是因为,人们被自己关于利弊、好坏的判断所蒙骗。(P007)

★  像《见行堂语》里说的:以平常心对无常事。

О  永远不要忘记,灾难和不幸——不管是大是小——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沉浸与烦恼抱怨的理由。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好好照顾自己。如同一只聪明的小狐狸般,灵巧的躲开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别忘了,灾难一般来说只是经过伪装的小小困难和不便。(P008)

О  对于获取幸福而言,勇气是仅次于聪明睿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事实上,没有人可以赋予这两种品质:因为人的聪明遗传自母亲,而人的勇气遗传自父亲。(P010)

О  年轻时,我们总幻想这世上有无数的欢乐和幸福,只不过难以获取。而到老年时,我们才知道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欢乐和幸福。于是平静安心地着对待这一切,尽情地享受当下的时刻,甚至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也能找到快乐。

年轻的时候,我们幻想着自己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和其中的重要人物,会大张旗鼓、闪耀夺目地一一出现。但到了老年,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到来都是悄然无声的,仿佛是从侧门溜进来的,几乎无人发觉。(P018)

О  几乎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跟他人生中的某一阶段特别合拍,所以当道这一阶段的时候,一个人就会到达他一生中的最佳状态。(P024)

О  由于智力本身超越了痛苦的范围,所以,只要立志在一个人的意识中占主导地位,他就会感到幸福。

每一种欢乐都不过是某种需求或欲望的满足而已,需求一旦停止,欢乐也就结束。这就犹如一个人刚吃过饭后不能再继续吃东西,或刚美美地睡过一夜无法在入睡一样,是不值得抱怨的。

只要这个人仍然受制于冲动激情的影响,屈从于这一似乎无法摆脱的恶魔的操纵,这种精神错乱的状态就会一直下去。因此,在激情彻底熄灭之前,他永远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理智的人。

★  所以,当狂欢结束后的落寞,是最不值得感伤的,落寞额就没有必要了。(P030)

О  不要错误的认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如豪华的宫殿或简陋的农舍)有着某种特别的幸福。

他的才智原本是强健丰富的,那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无聊的冲击。(P032)

О  10岁时,犹如信使星(水星)冉冉上升。20岁时,维纳斯女神(金星)掌管人生,30岁时,战神(火星)取得统治地位,当一个人达到40岁时,他就处在四小行星的控制下,她变得节俭,即在谷神星的帮助下,懂得欣赏实用的东西;他有了自己的安乐窝,这得益于灶神的影响;小智神星告诉他,什么东西是他需要知道的;而他的妻子——他的朱诺——则具有主导的统治地位。但在50岁时,朱庇特星(木星)则具有主导的统治地位。大约在60岁的时候,农神星(土星)拖着铅一样沉重的步子,沉闷、缓慢地到来了。最后,天王星出现了。正如俗语所说,一个人升上天堂了。(P036)

О  我们常常觉得快乐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完美,而痛苦的沉重之感则远远地超出我们的想象。(P038)

★  因为我们期待快乐,当它未到达期待值时,我们会觉得痛苦。而我们从不期待痛苦,或者,从未为痛苦做准备,所以当它来临时,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超出我们的承受范围,让人觉得不堪消受。

О  生活中真正值得我们羡慕的人是很少的,而命运悲惨、值得痛惜的恩却数不胜数。

衡量任何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不是根据其快乐的多少,而hi根据其脱离痛苦的程度——亦即脱离积极的不幸的程度。(P041)

О  毫无疑问,欲望和无聊是人生的两极。

每个人限于制度的特殊安排,这种安排迫使其必须要选择一个人做为伴侣。两人的这种感情逐渐就会演变为或多或找的情爱,而这正是快乐减少、痛苦增多的根源。(P043)

О  动物是现实刺激的化身,因此它们本性中蕴含的恐惧和希望是很短暂的——仅仅产生于在刺激范围之内的眼前所见之物。而人的视线则涵盖了他的整个一生,甚至延伸至过去和未来。

正因此缘故,动物在某一方面比我们更具有真正的智慧——我指的就是,它们能够心平气和、安稳宁静地享受现在的时刻。而我们的忧心和思虑常常让我们躁动不安并心生不满。

一个人在希望和期待某些特定满足时产生的快乐,只不过是提前享受到实际中全部快乐的一部分,这部分快乐随后将被扣除。因为期待越多,真正实现时所得到的快乐就越少。但是动物的快乐是没有被预期的,因此也不会遭到扣除,所以当它真正降临时是完整无所的。(P044)

О  我们生命中能够诉说的每一件事,都只是一瞬间的存在,而后,就属于过去了。(P053)

О  一个人的行为是他个性与动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P066)

О  通常来说,人们太多缺乏自我的判断,拥有的知识也常常很少,不懂得如何自我思考、独辟蹊径;因此,就很乐意跟在别人的脚步后面,追随大流。越是缺乏知识、判断力、思考等素质的人,就越容易受到榜样的影响。(P073)

О  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不幸尽管仍然会伤害到他,但却不会再使它惊讶,因为他已经明白,痛苦和悲伤正是生活的真正目的,时一直对生活的背离。这将会使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完美的镇定、沉着。(P078)

★  这大概就是佛语中所说的“以平常心,对无常事。”

О  由个人品性激发出来的嫉妒情绪是最难平息的,因此他也是人类小心、谨慎隐藏最深的一种情感。

我们更能忍受纯粹来自于外在的不幸,却很难忍受由我们自身所招致的不幸。(P084)

О  保持健康的方法,其中一个因素就是:避免一切过度放纵的行为、所有剧烈的和令人不快的情感。    (P086)

О  一个人感受不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强,那么他接受愉快印象的能力就相应越弱;反之亦然。当同一种结果出现好或坏两种两种结果的可能的时候,“抑郁”的人会因为事情的不利结果而烦恼忧伤,也不会因为最后的愉快结果而高兴开心。相反,“快乐”的人则不会为不妙的结果担忧烦恼,却会为它的愉快结果而十分欢喜。

“抑郁”的人——即性格悲观忧郁的人——所必须克服烦人不幸和苦难,虽然总体上要比无忧无虑、乐观开朗的人所承受的多很多,但这些更多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因此就不如后者面对的苦难更加真实。因为,一个把一切看作漆黑一团、总是担忧最坏的事情发生因而随时采取预防措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像那些总是看到事物的光明一面的人那样常常对现实感到失望。(P088)

★  不过文后也说,“抑郁”任然是要适当的。

О  天生的美丽容颜是不可轻易丢弃的,

这是只有神祗才能赐予的宝贵礼物。

——《伊利亚特》(P090)

О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是很难保持内心平静的。(P104)

О  “今天是属于我的。”(P114)

О  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它的自身和所拥有的财富这两种赐福中获得幸福之源,而只能从第三方式中寻找,即不是从真正的自我而是从别人眼中的他是怎样的来寻求幸福,那他的处境就非常糟糕。(P136)

★  同样,你把安全感放在别人身上,那别人随时可以把你撂倒。

О  最明智的话语,

被蠢人听了也会遭到嘲笑。

——歌德(P145)

О  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考。

如果只读书而不思考,所学就会肤浅而不能生根,最后大部分被遗忘。(P223)

О  教师授课是为了挣钱,他们追求的不是智慧,而是拥有智慧的外表和名声。(P262)

О  因为给伤害过我们的人加以伤害,不管是靠力气还是谋略,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优越,因此抹去了他原先的优势。这是我们的内心得到了它所热烈渴望的满足。因此,一个人的高傲和虚荣心越强烈,他复仇的渴望就越发热切。(P0292)

О  我们只时不时地学点新东西,但却整天都在遗忘。(P300)

О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幸福犹如一片片树林,只有远观才会觉得很美。一旦我们走进树林并置身其中,原先的美感就消失不见了。——我们不知道那种没去了哪儿,因为在我们的周围只有树木。(P303)

О  请一定要记得我的话,亲爱的朋友,要聪明一点。人们大都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客观地看待一切事物。如果你有一只狗,并希望让它喜欢你,然后幻想着它肯定能够察觉到你众多优秀、高贵的卓越品性——哪怕只能看到其中一个,由此就足以使它全身心地挚爱你。如果你要幻想,那我说,你肯定是一个傻瓜。秩序时而拍拍它、爱抚一下,给它点什么东西吃;至于别的,随便你乐意怎么做,他丝毫都不会在意,就能对你无比忠诚、全心全意。现在,请相信我,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完全如此。正如歌德所说:“人和狗,都是卑鄙低贱的可怜虫。”(P319)

★  1.给他,他真正需要的,其他不必多想。

2.也许这就是常说的,做好自己,你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时候,把重心太过放在于人身上,它也许会觉得反而不舒服,分散一下重心,有了适当的距离,反而会好一些。

3.所谓把重心放在某件事或人身上,其实大部分时候。却又觉得自己并不舒服的时候,其实,是在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而他并未做到,所以才会觉得不舒服。这里,又论证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所言:“如果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О  “我的拥有就在我身”

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

同样,出自于思想家尚福尔(一位法国作家):“幸福不是轻易就可以获取的东西。它只存在于我们自身,而不可能在别处找到。”(P339)

★  从前,我一直觉得,独自负担所有是一种无奈,或者起码不能算是幸福。如今,此刻,我想,也许“幸福”是我们被从小灌输的一种固化思维,电视剧里总是女主遇到一个可以给她依靠的男主,生活中,父母和环境总是教授我们所谓的“男女分工”,但其实,我已经长大,应该独立思考,拥有独立,以及无畏依靠他人,才是一件幸福的事,这并不悲哀,这可以有效减少人生的痛苦,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О  在独处的时候,可怜的人会感受到自己全部苦难的重担,智慧的人则喜欢这种孤独的崇高和伟大。简而言之,每个人都将成为他自己。(P340)

О  心灵的宁静对我们的幸福来说,是仅次于健康的第二要素。而没有足够的独处时间,心灵的宁静是不可能获得的。

贝纳丹.德.圣比埃尔(一位法国作家)有句非常精妙又十分中肯的话:“节制饮食是为了身体健康,舍弃社交会使心灵宁静。”

社会交往的首要原因是人们之间的互相需要,当需求得到满足时候,无聊又回去是人们聚到一起。(P346)

★  不只是社交如此,很多人的恋爱也是如此。

О  对孤独的喜爱并不是人类本性的一种直接、原始的冲动,而是一种间接的、逐渐生长形成的东西。    (P350)

О  我建议你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孤独带入到社会交往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不要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过在意别人所说的话;无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还是才智上;对他人的看法,应加强锻炼自己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和感觉——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品质的一个最切实可靠的方法。

社会就像一团熊熊烈火,明智的人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来取暖;而不是像傻瓜那样靠的太近,灼伤自己,然后就逃离到寒冷的孤独中颤抖,大声抱怨那灼热的火苗。(P353)

★  所以,孤独应该是享受,而不是逃离。同理,如果因逃离而去做任何一件事,结局都不会太好。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话说,这本是 江苏文艺出版社,而那本《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过》是 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两地出版社差别怎么这么大,这本书的排版、印刷、质量、真是...幸好是尼采的,不然都看不下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