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春节的喜气还停留在浮尘之上,家家户户的春联还崭新发着亮,丰盛的年菜把冰箱塞的满满的还未待消灭,城市里的人上了几天班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准备元宵节,村庄里面则干脆还沉浸在修生养息的状态。台湾同广东差不多,天已经逐渐开始转暖了,不止元宵,除此之外这天还要决定进香时间。
今年是农历三月二十三。
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大病初愈开始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望着北方,一边低声念叨着又是一年,“该来了,该来了……”,而五十岁的老儿子提前三天就开始吃素了,从柜子里小心翼翼的拿出尘封一年的旗子,旗面已经发黑,边上的流苏也已经稀疏。那旗子陪了他十五年,从健步如飞的中年,到如今不小心过了半百。
不变的,是每一年的大甲妈祖绕境。
初期的大甲妈祖绕境是为了回北港朝天宫圣父母殿回拜妈祖圣父母,也是民间人们常说的妈祖回娘家。后来行程渐渐改变至新港奉天宫,一不小心就是七十年,追随在其后的人也由三五成群,变成数十万之多。以至于被Discovery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仪式之一,另外两个是伊斯兰教圣城麦加,还有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
整个绕境的形成长达九天八夜,从台中大甲镇澜宫一路到新港奉天宫,昼夜不停。而妈祖身后又时时都跟着一批信众,他们簇拥着妈祖用脚丈量着一路的旅程,背后插着的旗子上,是沿路宫庙里搜集的平安符,像是荣耀的勋章一般密密麻麻的拖着长长的一串,串起在妈祖面前为家人的祈福。就这么一路走,踩着一路鞭炮的烟灰,踩过午夜凌晨因妈祖到来而苏醒的村庄,年轻的人儿兴高采烈的跟着,不用考虑其他的,家中的亲人,沿途的吃住自会有妈祖照顾,饿了自然会有点心站提供热腾腾的饭菜,吃完之后走几步还有人递来西瓜和水,困了在临时驻架的宫里短暂的和衣而卧补充精神。
即使是夜间,也依然有年迈的老人等在乡间的小路上,拿着饭团或者水果,供应着一路跟随的信众,他们说“年轻人,我们已经跟不动了,要靠你们了啊。”
若没有亲眼所见,大概很难相信。沿途的信众从来不曾断过,除了簇拥在妈祖身旁的,还有排成蜿蜒不绝的队伍等待匍匐于妈祖圣驾前,等待妈祖从身体上抬过赐福。这队伍才是真正的绵延不绝看不到头,从大甲出发到新港再回到大甲,从来不曾断绝。除非路面上铺盖了鞭炮,一铺就是两三个街口,人们从鞭炮龙头上点了火,一路的跑在火线前面向前。而鞭炮阵燃烧过的地方,又聚集起了人群,翘首以盼妈祖的到来。或者是三四十米高的炮仗,动用了拖吊车来高高挂起,如一把火窜入天空。
我们从小巷子走入主路,就好像闯入了一场狂欢,单车骑士或者行脚朝圣者三三两两经过,鞭炮声远远传来,沿途已经摆开了架势。保宁宫旁边附设了点心站,米饭面线,大盆的猪肉肥而不腻,猪肉丸汤很响,还有台湾很经典的笋片,有人匆匆停下来吃上一两碗休息一阵又重新启程。年轻夫妇推着一岁半的小baby在此歇脚,还有整个团的小孩子,被老师带着在此等候妈祖,同我们一样体验一下妈祖一日游。
比预设形成晚了将近六个小时,沿路的人太热情,鞭炮不间断的放挽留着妈祖走不动路。气喘吁吁的小哥赶来保宁宫短暂歇息了半天,一边给我们讲述他这一路的奇遇。被妈祖三十六执士加持过的笔,巧遇到的人派发姻缘线,据说那人为妈祖开路已经开了二十年了,如今仍然是健步如飞,让人远远的跟不上。说罢仍旧启程向下一个宫庙走去。
沿路都恍如狂欢。吃吃喝喝,看那些虔诚的从头跟到尾的信徒从身边走过。一期一会,每年如此,所以才要好好生活,要等着明年再次跟妈祖绕境。
我们返程的时候已经十一点,路上仍旧是长长的队伍,还在耐心的等待着缓缓行来的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