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人生感悟、规划管理

哪件事儿让你意识到自己不是当领导的料?

2018-03-12  本文已影响9人  书影中的诺拉

很多年轻人做职业规划的时候,都给自己制定个“3个5年计划”,当主管——经理——总监一步步做到管理岗的最高层。职场是个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走到最高的肯定是少数人,那么剩下的人就没前途没发展了么?学而优则仕是个很好的出路,但是有人真的不适合也不想当领导,所以可以选择学而优则专,就是做个T型人才。

举几个例子:

我前领导,是个很典型的“一定要做领导”的女强人,舍弃了很多东西,40出头做到跨国知名外企的BU head,最爱的事儿就是工作。后来市场上的竞品太强悍,我们的成本太高,大部分BU的业绩都开始下滑,导致很多BU要合并,我领导在和其他BU head竞争中失利,被拿掉了头衔,安排给新品研发部做调研员,新部门全球算上秘书才5个人,分别在欧洲的不同小国。想想原来的BU可是全国3、4百人的团队,现在没了队伍和管理权,她不久就跳槽到外省做业务负责人去了,姑且不说她的领导才能如何,单就主观意愿,她是非常热爱领导岗的,不断的给自己加码,从单管市场变成管市场和销售;其次,在业务好的时候,她也很能团结人心,鼓舞士气,也算是合格的领导。

前领导为了这份工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其实她很想做母亲,很有母爱很善良的人,但是怀孕两次都不巧赶上项目压力大,导致生病流产,从此再也没能生育;还有就是和老公聚少离多,他们两口子挺恩爱的,连买双高跟鞋都要问问老公的意见,天天先送老公上班再来单位。对于很多人来讲,代价是不小的,但是她虽有遗憾却甘之如饴。

前领导是典型的有能力有意愿做领导的人,那是不是所有人都该走这条看起来“无比正确”的康庄大道?是否还适应现代职业的发展?

传统的工业时代的雇佣市场逐渐开始消失,人才作为个体的价值迅速崛起。企业更多是扮演平台的角色。企业搭台,人才唱戏,或者说未来是专家(超级个体)崛起的时代。比如各读书类App,都在签约更多的作者就是这种合作模式。

职业生涯的两大路线:一是管理,二是专家。判断自己该走哪条路有个价值标准:

·成就:如何看待工作中的成就

·舒适:是否看重稳定和舒适的工作

·地位:看重晋级当领导

·利他主义:愿意从事一份愿意他人的工作

·安全感:希望公司管理公平透明

·自主权: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如果想要成为管理者,起码需要以下才能:

·沟通能力,不是靠权威,而是民心所向

·利他思维:帮助团队和下属获得成功

·丰富全面的管理技能:重大决策、组织架构调整,跨部门协作等

很多不少业务出色的人,在管理岗上履步维艰,无所适从甚至质疑自己。

走专家路线该有的才能:

·不断学习的习惯:不断精专自己的领域,甚至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

·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坚持突破

·共享精神:好为人师,传播自己的技术/知识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付方面做到行业领先

像知名咨询公司TW就有管理岗位和专家岗位,专家岗位主要负责在自己钻研的最深的领域为咨询团队提供专业解答,使其更好的为客户服务。管理岗位负责对外谈客户,对内管理好顾问团队完成交付。不论专家还是管理者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

对于我自己而言,虽然离职前是外企的行政人事经理,但是有能无愿,因为遇上了两件事儿:

1. 前下属被越级开除,我觉得公司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管理该员工,而是大领导不喜欢这个小姑娘而已,而我无力挽回,只有负气服从。

2. 下属想要更好的发展,也在积极的准备,但是特别怕做不好被人笑话(大部分员工都比这位下属年轻),我给了她很多的锻炼机会,得到的反馈却是压力太大,夜里做噩梦。我简直惊呆了,就往excel里填数字这种事儿都能让她压力山大,那还想干别的?!后来以我大骂她一顿“根本就不是块料”收场,而她坦言,自己真的不是块料,不值得我提拔。虽然又回归到原点,但是整个过程让我非常拧巴和内耗。尽管有同事提醒我这位下属根本不值得给予过多关注,她就现在这岗位很好。我这么努力的成人之美,到头来给自己添堵而已。

以上两个瞬间上我意识到我还不具备管理者思维,勉强做了管理者也会事半功倍,经常费力不讨好。曾经觉得过了30不当领导简直丢人,现在想,把不合适人放到不合适的岗位上才是员工和企业的双输。当管理者的很多瞬间我都会很烦,比如要多方协调、无数的沟通、开除不合格员工或者激励员工等,表面看我几乎高质量完成,但心很累,很想回避这类工作。倒是专注的写演讲稿,演讲这类自我管理好的工作,我尽管彻夜查材料,反复彩排都依然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是当管理者的料,尽管不论做专家还是管理者,都有数不清的工作和障碍,但是希望在这样一个多元选择的时代,顺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哪怕燃成灰烬也甘之如饴,而不是被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燃成灰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