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年族: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
文/亦染心田
又到一年春运时,抢票成了无数归家游子的心头大患,即使发动所有亲朋好友,手机电脑齐上阵,也免不了最后向黄牛势力低头,更甚者为了一张站票在火车站苦排苦等。
然而却有这么一群人,对“过年”避之唯恐不及,他们被称为“躲年族”。
一个“躲”字,彰显多少无奈,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
01
过年很贵,小时候收压岁钱有多爽,现在就有多心酸。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春节便成为一年中除了儿童节外最令人期待的日子,只要嘴甜会说上几句祝福话,收到的称赞和压岁钱就不会少。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父母以各种缘由要了去,美名曰“替我们保管”,略感不甘的我们那时便会不由得嘟起小嘴,一脸愤愤,好像吃了多大的亏似的。
然而那时的我们尚且还不懂,“人情”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东西,收了多少,就要回报多少,甚至更多,而这一切都由我们的父母默默承担了去。当我们还沉浸在收红包的喜悦时,他们却不得不精打细算着,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手有余粮。
直到后来慢慢长大,毕了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渐渐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当我们有能力有收入了,这担子也一点一点的慢慢压在我们的肩头,越来越重,越来越重。重的你忍不住抱怨“辛辛苦苦一年多,钱没落到几个,倒是全让这红包给吃了去”;重的你开始逃避,哪怕强忍着对父母的思念也不敢轻易踏上回家过年的路。
此前就有调查显示,59%的人表示人情往来支出是春节期间的最大开销,而全国多省市家庭人情支出超过5000元,其中重庆更是高达10612元,农村家庭更是每年1/6的钱都花在“人情”上,仅仅比饮食支出少一千多。
多么可怕的一组数字!谁还敢轻易的回家过年?
而正是这份不易,警示我们:不要太把面子当回事,量力而行是关键。
02
过年很累,休息的时间全被唠叨和应酬占了去。
自打进入2月份,我和身边的许多朋友就开始掰着指头过日子,不为别的,就为能犒赏自己好好睡个懒觉,就为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然而事与愿违,大多数人的年假除去来回奔波在路上的时间,已然所剩无几,更别提还要拿出极大的一部分时间来应对亲戚朋友的唠叨和无休止的聚会,身心俱疲,不过尔尔。
“谈恋爱了吗,什么时候把对象带回来给我们见见?”
“年终奖拿了多少啊?你现在这个工作不行的,找工作还是得找事业单位!”
“这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起床?”
……
无论你是毕业了还是没毕业,工作了还是没工作,恋爱了还是没恋爱,结婚了还是没结婚,生孩子了还是没生孩子……唠叨无处不在。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两年前火爆网络的papi酱的一支有关春节过年的视频,可谓道出无数人的心声,引起大伙的疯狂转发,然而也正如papi酱在结尾群嘲的那样:“学会了(反击)也没用,反正你也不敢说!希望大家能在过年期间少碰到一些讨人厌的亲戚,呵,怎么可能!”
既然惹不起,还怕躲不起?这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纷纷加入“躲年族”,春节外出旅游成大热,火车票、机票更加一票难求。
然而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要面对的总归要面对,不如坦然些。
而我们盼了又盼的聚会呢?活生生的打乱了原本工作日早睡早起、一日三餐的规律作息,成为压垮我们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熬夜、喝酒、宵夜、通宵打牌……可以说是很多人春节聚会的真实写照了。比如我家每年就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逢大年三十,爸妈那辈人就会通宵打牌到天亮,且年年如此。
网络上也有种“每逢佳节胖三斤”的说法,想必也不是家里的饭菜有多香,而是生活不规律,胡吃海喝吃出来的吧。
好端端的假期,却无端赔了时间又毁了假期,凭白添了些郁气,实乃不值。
而正是这份不值,教会我们: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唯有坚定心中信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勇敢的和自己不想要的说“不”!
03
陈可辛的《三分钟》让我们领悟到这世界上“想回,而不能回”的人大有人在,过年回家是他们最平凡的奢望;而这些原本可以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躲年族”呢,只是败在了一个“不敢”上,用逃避去换取一点身体和金钱上的自由,却错过了本就不多的陪伴父母的时光。
隔着电话的叮咛和关心总是少了些温度,比起冷冰冰的转账信息,父母更想看到的是我们埋头吃饭、一脸满足的模样,不是吗?
如果想回,那就回吧,除了“不能”,没有其他值得肯定的借口。
亦染心田,90后自由撰稿人。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打磨,蜕变。自我剖析/心灵鸡汤/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