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庄子》小启示:给狗让路不丢人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菟小仙

用经典证悟生活,第九篇《庄子》学习心得

人之所以活得累,大多数是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容易被外人、外物、外事所影响,凡事总想争个高低对错,难免让自己经常处在负面情绪状态中。

这两天北京的空气饱受洗礼,醉人的雾霾伴着可口的沙尘暴蜂拥而至,我只能带着儿子到游乐场撒欢去了。孩子们叫着、笑着、跳着好不热闹,但发生了一幕让人费解的小状况,原因是两个小朋友争夺玩具,当然这种事在孩子的世界里太平常了,经常是争着争着又抱到一起玩去了,但是孩子的家长们可不甘示弱,要替孩子讨回公道,一个妈妈一个奶奶,你损我一言,我怼你一嘴,可怜的孩子们眼巴巴的望着她们争吵。

大马路上,碰到一条狗挡在你的前面,你是绿灯,你在人行横道上,你就要让它给你让路吗?狗咬你一口,你也去咬狗吗?

记得2013年,发生最虐心的一场纠纷, 在北京的大兴,一男子因停车与路边推着婴儿车的女人发生争执,最后男子将女人两岁多的幼童抓起,高举过头顶,重重摔在地上致死。暴躁的男子被判死刑,执拗的妈失去自己的孩子。每次回想起来都会特别心痛,无辜的孩子,懵懂地还没来得及感受世界的美好就走了。因为这样无谓的争执引发悲剧太多,我们引以为戒。

遇到垃圾人,不要去争,有人惹你生气了,要想办法自己化解掉。庄子有这么一篇小寓言,讲的是虚舟。啥意思呢?说有一个人乘着船,悠哉悠哉地航行在河面上,突然被对面驶来的船给撞翻了。关键对面这个船上没人,于是这个人自己爬上来,感叹一下,今儿真倒霉,继续划船去了。庄子接着说,如果对面这个船不是空的,上面有人会怎么样?理论?争吵?动手PK?庄子接着话锋一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个有人的船,当做虚舟呢?空船心态减少纷争,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原文:

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庄子·山木》

我们都会背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什么君子能够在别人不了解他、误会他的时候,不生气呢?不见得他的品格多么高尚,但是能做到不生气的人,一定有大智慧,他能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其实也不了解别人。

庄子还告诉过我们,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有一个三季人的故事引人深思。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问:“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贡答道:“是的。有何见教?”

“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

“惭愧。”

“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子贡很爽快地答道:“好。”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两人争论不止,最后他们打赌,如果孔子说是三季,那么子贡就要向来人磕三个头,如果孔子说是四季,来人就要像子贡磕四个头。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子贡,这位先生说的对,他的一年只有三季!你下跪磕头吧!”

师命难违!满腹委屈的子贡,向着那位“三季人”磕了三个响头!来人见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孔子继而说道:“刚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这个故事真伪无从考证,但是道理是通用的,我们生活中每个人的境界不同,看待事物的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三季人。因此当别人和我们产生的意见不一致时,若其人其事无关大局,一笑而过就好了,没有必要去争执。遇争执反思自己,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或许是解决三季人最好的灵丹妙药吧。

西晋有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晋惠帝,在他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老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跟与自己不在同一个频道的人沟通,会很累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穷和富,不是学历高低,不是身份尊贵和低下,而是眼光和心智,去过的地方,思考的角度,想通的事情等。

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讨论冰,不要跟井里的青蛙讨论大海,也不要跟那些不同见识不明事理的人讨论对错,别争,一争你就输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