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的清晨

2024-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镇黄昏

嘉陵江的清晨

我很小的时候,

家里和大伯家共用五间瓦房。大伯家住东面,我家住西面。中间厅堂间共用。东西两头最靠边的是一间分别是两家的卧室。

卧室外面一间的北侧是一副土灶,灶头边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大水缸,然后是一扇后单门。刚好占据了一间房屋的宽度。

灶头位置隔着墙壁,卧室里面,正好是大床的位置。卧室里大床在房间的北侧,南侧窗口边是一个单人铺。

小时后,很多个我没有起床的的清晨,常常可以听见早起的母亲做早饭,在灶头上忙活的动静。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某一年的严冬,水缸里的水结冰,我听得见母亲用舀水的铜勺砸水缸里的冰的声音。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很冷。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饮用水,都是从村中的池塘里去挑回来。水缸里再放一些明矾。

池塘里的水很干净。

小时后只觉得村中的池塘很大。池塘是L型。沿池塘一圈,有大大小小的石埠有七八个。

每天清早,是石埠最繁忙的时间,洗衣、淘米、洗菜……甚至洗脸,都在这些个石埠上。时常要排队。

石埠上,也是村里人交流的活动中心。

我对石埠,也有莫名的怀旧情感。因为那里也是我童年乐趣的重要场所。

尤其是夏季,每天下午以及傍晚,村中的伙伴们都要在池塘里游泳。在池塘里玩猫抓老鼠的游戏,还有比赛捞石块(往水中央扔一块石块,看谁先把石块捞上来。)

各个石埠,是游泳时的短暂休息站。

而我每天,也要往返石埠好多次。因为家里的午饭晚饭都是我负责,自然要去石埠淘米。

农忙的时候还要给父母洗他们换下来的沾满泥浆的外套。

后来,水质变坏,村里人家家户户打起了水井,再后来有了自来水。池塘的石埠便渐渐冷落了。只剩下每年难得的洗洗养蚕用的麻杆帘子及蚕台架子。

再后来,养蚕业也凋零,池塘更是凋敝荒废。水质也是不堪入目。

再也没有人去池塘里洗东西。

这几年,我来嘉陵江边这个城市,倒是在暮春初夏时节,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市民大清早来江边浣洗。

脚踩的,手搓的,棒槌击打的、刷子刷的,

有背着竹篓来的,骑电瓶车来的,踩三轮车来的……

都有。

看着他们赤着脚,站在江边的台阶上,江面上一层薄雾水汽,天空一片黛青蓝,微红的晨曦……就觉得是一副美丽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更令我回忆起童年时代在乡下的时光。

嘉陵江的水,真的很清澈。作为主城区这一段,有如此的水质,实在是难得。

而更让我喜欢的是,居然可以随意下江游泳,没有城市管理人来干涉制止。

这,放在我浙江的城市,几乎不可能。

每天的江面上,总有不少中老年人在游泳,从夏季到冬季。也是令我叹服与深深的喜爱。

一个城市,有水有山,青山绿水,还有比较宽松的生活氛围,就是一个很宜居的城市。

2024/04/20 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