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便签之5【主题】:ETA脱困四问
【主题】:ETA脱困四问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跃迁》
【R:阅读原文】ETA脱困四问“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者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为改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知识点what】这个片段讲解了一个方法,就是当你限于情绪或者事件中的时候,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4个问题,总结成“脱困四问”。【不怎么做的坏处why】我们经常做事会被情绪和事件所困扰,然后滞留不前,迷茫,无方向,不知如何行动 ,以为情绪只是情绪,事件发生了就这样,毫无行动,阻碍我们前进的方向。如果我们陷入了情绪中,没有很好的办法帮自己脱困,那么就会一直陷于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事件中无法自拨,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没有下一步行动,浪费时间精力,甚至还影响身边人。【how】那这个模型,四个问句非常有效,它的步骤是:第一问情绪:让你看到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个隐形的能量,当你清晰的描述它,就好像给隐身侠泼上墨水,它瞬间没了力量。当你面对情绪和描述情绪,情绪自己消停了。第二问事情:问问自己事情怎么是怎么样的,让你看到真相。很多时候,情绪撤去,真相就显露出来。第三问目标:让你回到初心。很多时候我们忙于看事情的细节,忘记为什么出发了。第四问行动:让你开始行动。聚焦未来,聚焦自己,聚焦能做的事情,才是重点。过去的、别人的、不能做的,统统管不着。
A1【激活过去经验】
一、故事背景。
上周的新员工培训,下面的一个同事将通知发错,将原来的A时段发成了B时段,我看到通知后非常生气,直接对着她发脾气。
二、最终结果。
结果这期培训没有如期正常开展,该员工非常伤心,HR对我的带教工作非常不满意,我自己也非常不开心,结果真的是非常糟糕。
三、自我反思。
因为陷入情绪中,让我没有及时给她正确的目标去做应急和补救工作。
四、【A1+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
按照ETA脱困四问“情绪——事件——目标——行动”的四步骤来做:
第一步(Emotion-看到自己的情绪):我当时是又生气又失落,觉得她应该做好的,结果没有做好。
第二步(Event-客观描述):她接收到了多方的信息,在自我权衡后将没有经过我同意的信息对外公布。她没有做错工作,只是少了最后的书面确认环节。
第三步(Target-期望目标差距):我对这个员工寄予厚望,我曾经也发生过类似的状况,我潜意识在做对比,希望她可以做的比我更好。
第四步(Action-如何改进):每个人的工作风格和标准都不同,不应该按自己想当然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也没有提前告知别人。如果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那在我下判断之前,我应该先听听对方意见。并且约定,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让对方更好的倾听和反馈。
【预防异议】
当你已经沟通充分,该员工仍然是保持这种重复或习惯性的错误发生时,以上方法不适用。
A2【规划未来及应用】
一、目标
3月31日约妈妈去逛街并与她关于找男朋友的话题进行一次深入沟通
二、行动
第一步(Emotion-看到自己的情绪):告诉她,如果她用她自己的标准来找男朋友,我会非常的伤心。
第二步(Event-客观描述):找男朋友是寻找一个可以帮助成长,共同交流的关系。不是我依附或他依附于我的关系,我渴望这种平等关系是基于很多自然发生的事情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达成共识的。如果不是这种关系,就会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
第三步(Target-期望目标差距):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幸福,但是幸福的标准大家都不同。让我不喜欢吃草莓,而她喜欢,如果你给我草莓,我会不开心的吃。
第四步(Action-如何改进):以后再遇到这种标准不同的话题探讨时,请妈妈在发问前,先咨询一下我的意见,或者问问我的想法。比如直接点问,女儿,你喜欢什么样的男朋友呀?比如我说会照顾我的,那就可以按照“照顾”这个共同话题去继续深入了,在探讨一个话题时,使用苹果和洋葱的循环模式,在有疑问时,尝试举手,约定共同的手势去探讨。
三、正向激励。
如果达成共识,就带她去吃一顿大餐。
四、负向激励。
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惩罚自己再去看非暴力沟通的书,并向妈妈做一次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