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读书想法

《里尔克:一个诗人》读完后的一点感想

2022-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面对你犹如面对大海

一般来说,我们愿意用性别去划分各人的天性,比如我们习惯于把理性、阳刚、力量、宏大、外向、进攻、超越等一类词汇毫不吝惜地赋予男性,而把感性、阴柔、坚韧、琐屑、内向、防御、封闭等诸如此类的词语一股脑地甩给女性,所以在某些男性作家、文人身上体现出超乎寻常的敏感时,我们倾向于将之定性为“具有女性气质的浪漫、细腻、纤柔”。我可绝不是说这一论断就一定失之公允,只是问题是:感性这一从现代以来一直被贬低的描述性词语就必然仅仅属于女性吗?是否一切不过是各自的天性使然?

“天才是否可以究诘?”似乎一个小孩都可以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 他们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属于另一个世界。但成人世界的我们好像并不会理所当然地去那样想,而且还挺喜欢以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们,那一刻的我们俨然一高台宣讲的圣人了。可是,我们明明不过是一个后来的旁观者而已——注意: 我们相较于他们的最大优势仅仅是: 我们是完完全全的后来者。而这恰恰容易造就我们的劣势——过于客观冷静而不够有温度。

应当说,里尔克的一生为我们指认了这一点。正如弗里德曼给他作的传记名字一样——《里尔克:一个诗人》,他只是一天生的诗人。里尔克所有的作为仿佛都可以从这一点得到解释。为艺术而生——这便是他那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一生的最高使命。所以,一切都可以让步于他的艺术自我,包括他的个人自我。现代人对里尔克最感兴趣的除了其诗作以外,怕就是他与众多女性的恋爱史了。用类似书里的一句话简要概括即是:他始终追求纯粹,在每一段爱情的开始,他都是炽烈如火,疯狂追求。但是,他的激情也总有个上限,特别是一旦察觉情人对他有所要求时,他便迅速撤退,语气疏离,并且随时准备登上一辆远行的列车,事后来一两封客气委婉的书信以表其意。到底情感天平的倾斜胜过了性别同类的同情,我也只能说一句: 自由高于责任。但令我有些许困惑的地方是他与妻子克拉拉的关系。可以说,两个人的结婚行为便开始得莫名其妙,后来有了女儿露丝后更是让里尔克急于摆脱这一束缚。一有可以离开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如果说他对生命中的其他女性都曾有过热恋期,那他对克拉拉从头至尾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激动之情。——这不是很奇怪吗?

里尔克力主女性尤其是女性艺术家的平等和自由,但这只是针对和他无任何实质性关系的人,且看他的一众恋人就首先享受不到此等待遇。他也确曾为深陷苦难和不幸泥淖中的女性而哀痛以至迷恋。当一个事实降临时,他往往选择落荒而逃。在现代人越来越需要用理性来克制时,他却让感性永远高踞其位。——这对于我们是多么不可想象啊!可这距离我们又实在没有多久。

弗里德曼的这本传记相当程度地破除了我以往对传记作品的固有偏见(我此前一直觉得传记类作品不外乎是副一本正经的说教口吻,严肃端正得可以让人敬而远之),我现在想想,这里面是不乏优秀之作的。很显然,我跟前的这一本就是名副其实的上乘之作。它不仅仅是内容翔实,还原了诗人孤独追寻一生的痛苦历程之本来面目,而且文采飞扬、风趣幽默,都可以充当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来读了。当然当然,一切缘于深爱,非此不得入其门(我其实尚处未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