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们寻找自己的金钥匙
入冬以来天气渐冷,能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给我快乐让我感受自然之美的花草树木,蓝天碧水,能让我感受自然生机的清风,鸟鸣,都逐渐的被关在了窗外。
开始每天关注新闻,关注身边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儿,这些关注让我感觉痛苦。
对错,得失,好坏,这些概念让我感到纠结和被撕扯的痛,而这痛,却是在迷茫的感觉下,略显麻木的隐隐的痛,说不清,道不明,却剪不断,理还乱。
于是开始自省,反思,让自己真正的回到自身……
我开始明白,我的痛苦和迷茫的实质是精神上的空虚。
不能持续运动,又无法走出家门,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我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躺着坐着刷手机,看新闻,即使读书,也被乱七八糟的事儿搅扰着,以致文字在眼前匆匆划过,却如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即使听书,也因为精力不集中,只是让声音独自空响,如风声掠过耳旁,转瞬即逝。
我的大脑,我的心,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容器,被塞进各种信息,没有辨别,也就没有了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个错误我都在犯,偶尔的思考因为不学习让自己更加迷茫,偶尔的学习因为不思考让自己变得一无所得……
因为懒惰,精神就变得更加空虚,因为空虚就更加关注身外之事,然而,脑子里塞越是入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我的内心就越是缺少安宁,平和的感觉,于是更希望从外在事物中获得摆脱,结果就是恶性循环,我开始深深的陷入无聊和痛苦的泥潭。
好在,我还有一点清醒,对自己有一些认识,于是,被迫拿起书,逼着自己集中精力,希望并且相信,书籍能让我重新找回自己……
果然,开卷有益,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让我看清了我自己的现状。
因为精力集中,原来看不懂的一些句子我终于开始看懂了,这些句子像一把亮闪闪锋利的玻璃刀,在我的眼前轻轻划过,让我和一些道理之间隔着的透明玻璃哗然碎裂,没有了玻璃的阻隔,我可以不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心感受了,这些道理,不再是我眼前飘忽的无知无觉的枯燥理论,而是有温度,有生命的淳淳叮嘱了。
我开始更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人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自身,取决于自己的内在。
一个人如果精神上过于贫乏,只能依赖外界获得幸福感,那么最终还是会陷入痛苦的境地,因为外在的一切都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不可控性,比如美貌,财富,荣誉,地位,他人对自己的爱……
人会老去,美貌终会失去,财富荣誉地位取决于机会,他人的认可。而来自他人的爱,会因为这个人的离去而消失,许多依靠外界带来的欢乐,都会随着身体的老去逐渐远去,比如谈情说爱,聚会狂欢,对有挑战性刺激性运动的热衷,甚至亲朋好友,也都会被死亡和时间一一带走,而一个人丰富的内在却永远属于自己,不会被任何人任何力量剥夺。
这让我想起杨绛,她先后失去了爱人和女儿,相亲相爱血肉相连的“我们仨”,最终剩下了形单影孤的她自己,但她并没有感觉到形影相吊,茕茕孑立,就是因为她有丰富的内在,有优质的精神生活,所以,即使剩下了她自己,她依然可以平和踏实安宁的走过自己的岁月,她在简单简朴的生活中,从容恬淡,不急不迫,不忧不惧的过好每一天。
还有季羡林,他每天四点起来写作,为了查资料,写文章,研究学问,他每天匆匆往返于燕园和图书馆之间,在一个又一个不得不参加的会议间隙构思文章,他的生活永远是忙而有序,他要做的永远是利用时间,享受而不是打发时间,闲暇时他看花草,写他记忆中的二月兰,他眼前的夹竹桃,燕园的紫藤,他养乌龟,养猫,在和它们的互动中领略生活的情趣,他生命的每一段都因为他优越的禀赋和优秀的思想而变得活泼而富有人气,他最喜欢的陶渊明的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在这一刻,也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闲暇和独立是思想优秀内在丰富的人的福音,这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和精力去探索自身和宇宙人生的奥秘,让他们远离痛苦,所以,他们愿意用简朴和节制交换,这就是为什么梭罗会在瓦尔登湖畔盖起自己的木屋,每天忙于勘测地形,绘制一些路段的标志,观察周围的动物,自己耕种,和当地的农民交谈,用最简单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只有在维持简单的生活的钱也不够了的时候才去工作一小段时间,他在乎的不是世人的认可,不是世俗的名誉地位,更不是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所以他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可以去追求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一切。
还有庄子,他拒绝高官厚禄的邀请,安于穷困,宁愿做泥潭里拖着尾巴自由来去的乌龟,而不做被供奉在庙堂之上的龟骨,他看重的是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因为有精神上的追求,即使居陋巷,穿破衣,仍然悠游自在,自得其乐。
和这些人相比,那些汲汲于功名,营营于富贵的人,则要么在焦虑和紧张中度过,要么在空虚和寂寞中煎熬,许多的贪官,奸商,让自己身败名裂,大多是因为精神上没有追求,而那些取得了名誉财富以后开始吸毒,犯罪的人,多数也是因为内心的空虚。
看书,让我看理解了身边的许多人和事儿,也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我之所以那样关注网上的各种新闻,朋友圈里的各种信息,对身边的人和事儿如此在意,其根源也是精神匮乏,内在空虚。
因为空虚无聊,所以渴望在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中获得一点刺激,让自己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以此打发时间,也因此陷入更多因空虚无聊而带来的无尽痛苦中。
对精神追求的怠惰让我更关注物质上的多寡,而这些又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控于别人,这就更容易让自己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因为缺少朴素和节制的意识,所以就把本该享受的闲暇和自由兑换成了对小得小失的情绪起伏,让自己平添了一些疲惫和烦躁。
叔本华说,避免这一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让自己拥有丰富的内在,也就是去追求更优质的精神生活。
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能让自己的内在富足,不需要靠财富,地位,荣誉,别人的艳羡或垂青获得幸福感,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保有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能享受自己带给自己的快乐。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认识自己,使人找到寻找自己的金钥匙。
这一刻,我处在认识自己,了解身边很多人和事的澄澈清醒的状态里,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富足,这样的感觉让我心安,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