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生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就是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最重要,吃饭和谈恋爱。于是乎,后世文人就“堂而皇之”地把这两件事作为永恒的主题写进了他们的作品中,并由此创作出了大量名篇佳作。其中,歌咏“爱情”的佳作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然而,能把”吃饭“问题也作为主题大量地写进诗词并且还能家喻户晓的文人,不多。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宋朝的大词人苏轼了。在中国历史上,苏轼的才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震烁古今。然而,也正因为此,他的一生为名所累,历经坎坷,无数次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可是,在生性乐观豁达的苏轼眼中,生活虽然充满了种种磨难和艰辛,但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在现存苏轼所作的大量作品中,提到”吃”的作品非常多,例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
对多数人而言,吃只是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但在苏轼那里,却是一种悠游自在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是身处何种困境,苏轼都热衷品尝各种美食,把”好吃“的精神发扬到了五湖四海。因此,在民间有很多关于苏轼的美食,例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芽脍”、“东坡墨鲤”等。但是,在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深藏着苏轼的各种人生遭遇。
苏轼一生,多数时间要么在贬谪的路上,要么在贬谪的地方。据史料记载,从20多岁和父亲弟弟离开四川,到1101年卒于江苏常州,苏轼从杭州开始,辗转徐州,湖州,密州,黄州,汝州,扬州,惠州,儋州等十几个地方,而且几乎很少能在一个地方安稳度过五年以上。期间要么是一年之内被当朝者一贬再贬,要么是刚刚上任不久受新旧党换届牵连而再遭贬谪。
他的一生就如他自己临终所作的《自题金山画像》所说“身如不系之舟。”可是在遭遇贬谪的岁月里,苏轼从没有忘记一件事,那就是搜寻当地美食。在苏轼看来,生活多艰,认认真真地吃吃喝喝是除了当官为政之外顶顶重要的头等大事。美食不仅是苏轼写作的一个主题,也是他消除人生烦恼的最好方式。
公元1074年至1076十二月,苏轼任密州太守。在常人眼中,他从宋朝一线城市的帝都官员被下放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做芝麻小官,日子一定过地很不好。如果是普通人也一定是整日怨气冲天,指天骂地。但苏轼不是普通人,所以苏轼过的还不错。
为什么这么说了?很简单,看他写的诗文就知道。在密州期间,苏轼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佳篇无数。其中最脍炙人口就是《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三首历来为人激赏。
在密州期间,除了好好当官认真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外,苏轼闲暇时间把自己的个人生活经营地有滋有味,乐趣无穷。工作不忙的时候,他就和几个属下好友一起到郊外打打猎,骑骑马,兜兜风;过年过节的时候,没有亲人在身边,他就邀月共饮,喝的酩酊大醉之后诗性大发高歌一曲。
除了玩乐, 对于好吃的苏轼来说,寻觅美食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尽管密州是个偏远而贫穷的小州县,且苏轼刚到密州时又恰逢密州大旱,颗粒无收。这样的境况,别说享受美食了,就是吃饱都成问题。可即便如此,天性乐观的苏轼依然“吃”地悠哉悠哉。
可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吃什么了?他《后杞菊赋 并叙》说:”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而冬食根。”也就是吃枸杞苗和菊花。那味道怎么样呢?他说:“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就是说吃了这些,我可以活到上百岁。怎么样,苏先生的“吃货”水平真是超凡脱俗!对于这样”好吃“的苏轼来说,人生还有什么烦恼了?
吃个野菜都能开怀大笑的苏轼如果能吃到肉,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行了?这个答案就藏在苏轼贬谪黄州的经历中。1080年,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而所谓团练副使,就相当于民间自卫队副队长,不仅毫无实权,而且官卑人轻。这对刚刚从死亡线上逃离出来的苏轼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巨大打击。
因此,苏轼一时间也不免有些心灰意冷,郁郁寡欢了。可是,苏轼就是苏轼。天大的灾祸都浇不灭他那颗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在黄州期间,苏轼为了早日振作起来,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扬名千古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外,作为”顶级吃货“的他,除了写写诗词排遣愁绪外,闲暇之余就是寻觅各种美食了。黄州地处长江中游,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在黄州期间,苏轼的官职虽小,但生活水平却提高很多,吃的东西自然也多了起来。那吃什么了?在《初到黄州》中,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就是吃鲜美的鱼和嫩笋。
除了吃鱼和笋,苏轼还发明了一种新的美食,那就是名闻遐迩的“东坡肉”。在宋代,猪很多,所以猪肉就跟白菜萝卜一样,老百姓并不稀罕。苏轼到了黄州以后,闲来无事到农村慰问探访,一看家家都养猪,但吃猪肉的却不多。苏轼就想”放着这么好的肉不吃,可惜了了。不如,我来做做看。”
于是,有一天,苏轼就约上一个朋友,边下棋边炖肉。结果下棋下忘记了,锅里的肉眼看要糊了。一着急苏轼就加了些酒和酱油进去,没想到误打误撞,猪肉立刻散发出一股奇特迷人的香味。一道举世闻名的“东坡肉”就这样诞生了。
为此,苏轼还作了一首《猪肉颂》已示纪念。在文中,他说做猪肉要“洗干净锅,少著水,用文火慢炖几小时,最后再放上酱油。”他甚至还苦口婆心的劝说当地人多吃猪肉,好好吃猪肉。于是,黄州猪肉的价格便水涨船高,声名远播了。
对于这样一个苏轼而言,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哪有什么永恒的烦恼?烦恼多了,就多吃一顿。但是作为文人,苏轼不仅在吃的东西上颇有心得,在吃的形式上也很有情趣。在历史上,苏轼不经才气纵横,而且生性热情豁达,喜欢交友,因此朋友也特别多。每到一处,苏轼都能交到很好的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苏轼和朋友们在一起,除了吟诗作对,更多的就是在一起吃吃喝喝了。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任团练使路经泗州时,偶遇好友刘倩叔。当时正值早春时节,望着满眼的春光,苏轼一时兴起,便与朋友相约到南山野炊。
这次经历他也做了一首词,那就是《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这首词中,作者不仅生动描绘了早春季节的景色,还写了自己与友人在野外田间喝茶用餐的场景。
在下阙中,作者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一次,作为吃货的苏轼和朋友一起沐浴着春风,坐在柳丝蒙蒙的河边,没有大鱼大肉,没有美酒佳酿,有的只是飘着乳白色泡沫的清茶和简单的蓼菜蒿笋菜蔬,吃的简单至极,却极其雅致极有韵味。一顿简单的田园野餐被苏东坡写地如此鲜美可口!
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是把“吃货”苏东坡对生活的深刻的体悟写了出来:大道至简,人生最美的味道叫平淡。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高级吃货的境界,任何困局在苏轼眼中都是不足挂齿的,即使是在晚年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广东惠州和海南岛儋州。
1093年,宋哲宗亲政,苏轼因为耿介直言,被新旧两党排挤,从安徽颍州被贬谪到更遥远的惠州。当时的苏轼已经59岁临近花甲之年,加上长年贬谪,经济困顿,他在惠州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可是,苏轼乐天知命的性格并没有因为贫困和年老而改变,他一如既往的“好吃”着。
在惠州,他很想吃肉,但又吃不到最爱的东坡肉。幸好,惠州羊多,于是他就想吃羊肉。可是,以他当时的工资,别说吃全羊了,就是只羊腿都买不起。怎么办了?好吃的苏轼怎么可能被这种小困难吓走了。他思来想去,最后发明了一种”穷人吃法“。
何谓”穷人吃法“?简言之,就是吃烧烤,类似于今天的烤羊肉串。只不过,这个羊肉串不是好羊肉,而是羊骨髓。在他写给弟弟子由的一封书信中写到:“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燃,食之。”
翻译过来就是:亲爱的子由,在惠州人们每天都杀一只羊,但是我吃不起羊肉。怎么办,就洒点酒在羊骨髓上,微微烤焦再吃。骨头上肉虽少,但烤过以后,撒点盐竟然很好吃。“笔者虽然无法亲眼看到风度翩翩的东坡居士抱着一快羊骨头大啃特啃的样子,但也忍不住要舔一舔自己的嘴巴咽一咽口水了。
除了吃羊肉烧烤,在当时还是蛇虫鼠蚁瘴气之地的岭南,苏轼最爱的食物应该就是荔枝了。在《惠州一绝》中,苏轼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是吃货代代有,没人可比苏东坡!在那样贫瘠的地方,苏轼也能用食物把生活的烦恼扫除,把苦闷化为滋味无穷的诗意人生。
人们常说,做人要有始有终。在这一点上,苏轼真是将自己的好吃天性进行地最为彻底。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流放到了更加遥远的海南岛儋州。当时的海南岛可不是如现在这般是个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而是个中原文化尚未波及的番外之地,民智未开,荒蛮无比。
然而在这样一个山穷水恶之地,苏轼竟然也甘之如饴。在贬谪海南期间,苏轼什么都敢吃,还吃的不亦乐乎。又他“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荐以熏鼠烧蝙蝠”,真是有什么吃什么。除了吃各种哺乳动物,他最爱吃的就是海里的蚝蛎了。
在《食蚝》中,他说“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吃过之后,还对友人开玩笑说:“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就是说,这么好吃的东西,要弟弟不要告诉北方的朋友。要不然,他们都跑来吃,就没我什么事情了。真是全然一派老顽童的形象!
纵观苏轼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是不断遭到贬谪的一生,又是热爱生活不断发掘各种美食的一生。据说历史上以苏东坡命名的菜品有66道。在苏轼看来,享受美食,好好生活,哪怕身处逆境也要尝出不一样的味道,这才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快乐。
然而,苏轼的”好吃“并非是要顿顿珍馐美味,精金美玉,而是要在艰难的生活中用食物来阐述他的人生哲理,倾诉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表达他对自身坎坷命运的一种释然。这才是吃货中的最高级境界,不为吃所累,不为吃迷失自我,在吃中体悟人情,快意人生。
对苏轼而言,人间纵有无穷无尽的风雨波澜,有喋喋不休的倾轧争斗,有数不胜数的烦恼困境,但是都可以用”一顿饭“来化解。如果“一顿饭”化解不了,那就两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