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读书让生活美好认知方法论

贝奈特家族的认知误区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82人  荒原苍狼
贝奈特家族的认知误区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著名长篇小说,作品叙述了贝奈特家五个待字闺中的女儿的生活,还有她们的婚恋。《傲慢与偏见》作品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被英国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简·奥斯汀和她这部作品在英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处省略一万字 )。作者无意中揭示了一些心理学上的有趣现象。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有点鸡精味的说话:“在七十亿地球人中,你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做第二个谁,成为第一个你”……话虽这么说,但大多数人还是从众的,无法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

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其实是来自自己,来自对世界认知的误区。

常见的思维误区有几种:一、自恋。自恋心理会让人产生“我是更好的”的假象,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比如有个调查发现,9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能高于平均水平。二、合理化。合理化是对自身的不足,采取某种解释过程,使自己相信是合理的,“太狠了,连自己都骗”就是合理化的典型现象。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类事物的过分概括,而这种过分概括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因素。

首先看看在《傲慢与偏见》里的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说,刻板印象就是书名中的“偏见”,男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最初相识的时候,在伊丽莎白眼中,达西是一个在城里住腻了,到乡下来找乐子的贵族,因为有几个臭钱就自以为是孔雀,而在达西眼中,伊丽莎白(包括她的姐妹和父母)是个趋炎附势、见钱眼开的“江北人”。他们依照自己的刻板印象行事,后来才上演了达西阻挠简和宾利的婚事的闹剧。

自恋情绪在伊丽莎白的小妹妹莉迪娅身上表现的最明显,这个未满十六岁的小姑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魅力四溢,在当时道德保守的社会环境中,与人私奔、未婚同居,行事之大胆,令二十一世纪的人都瞠目结舌。她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自恋,更接近全能自恋。

合理化的代表是贝奈特夫人,她完全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释和评价每一件事,最典型场景的就是听说达西先生向伊丽莎白求婚前后的表现。求婚之前,对达西又轻蔑又畏惧,求婚之后,立即成了丈母娘看女婿,口水嗲嗲滴。

书中的男女主人公,性格鲜明,给人印象深刻,就是说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其中重要的他们的性格形成是由变化造就的。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俩人最初见面时的刻板印象,但是他们并没有在自己的刻板印象中止步。他们不从众,他们会观察,会反思,会客观地分析 ,然后接受分析的结果,形成新的观点。这些都是正确思考的重要因素。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有了独特的人格。如果说简的身上还有点傻白甜的味道,伊丽莎白则是有彻底独立思想。也难怪贝奈特先生会偏爱二女儿,估计每个读者都会偏爱她。

阅读可能是伊丽莎白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我们看到书中还有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三女儿玛丽,她甚至还有点学究气。但是整本书里,玛丽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形象,甚至还比不上达西的表妹,那个病怏怏的安妮小姐。我认为她与伊丽莎白最重要的差别是独立思考的意愿和能力。

我思故我在,独立的人格来源于独立的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