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26岁失聪的他,却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即使身处悲哀

2021-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豆子蹦哒蹦哒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

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而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这是傅雷先生在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时写的献词,也是贝多芬一生命运的写照。

童年时期被逼着练琴,每天练十二个小时以上。

父亲酗酒、暴力,十六岁时母亲去世,他不得不承担养育两个弟弟的责任。

二十五岁时,他刚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又开始失聪。这对于这位大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他很多不朽的乐曲,绝大部分是耳聋后写成的。

尽管他的天才征服了全世界,尽管维也纳王公贵族视他为国宝,他的境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贫穷和残疾一直伴随的他,他的感情生活也充满了凄苦和遗憾。

然而这些磨难只是使他变的更加坚强。

——似乎是境遇的惠顾,故意一再增加他的劫难,使他的天才不致于缺乏营养。

他在手记中写道:只有在艺术里,才能找到幸福。

他的一生,创造了六十多首钢琴伴奏曲。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被尊称为“乐圣”。

让我们聆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为你讲述贝多芬,音乐家贝多芬、英雄贝多芬如大江大河般波澜壮阔的一生。

童年的艰辛

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科隆附近,波恩的一所破房子里。

从一开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悲壮的战斗。

父亲是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佣,一个厨师的女儿。

他的童年充满艰辛,缺少家庭温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要求他在一连几个小时坐在羽管键琴面前,或者把他关在房间里,逼着他练小提琴,日复一日的练习让他恨死了音乐。以致于父亲要使用暴力强迫他学下去。

父亲一直想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然而繁重的作业差一点让他恨死了这门艺术。

家庭的困窘使他过早的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11岁时他加入剧院乐队,13岁当上了管风琴乐手。

十七岁的时,母亲去世。

“他对我那么慈祥,那么值得我爱,她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父亲酗酒无法撑起门户,他只得请求剧院让父亲退休,他已经是一家之长,不仅要承担家庭的重要,承担起教育两个弟弟之责。

这些伤心事在他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

尽管童年悲凉,但贝多芬回忆起这段时日,凄凉中依然透着一丝的温情。

病痛的折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同年,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1792年,战火蔓延到波恩。贝多芬离开家乡,去了音乐之都维也纳。

他逐渐在维也纳崭露头角。1795年,他在维也纳举行了首场钢琴独奏音乐会。

他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拿出勇气来!尽管身体不佳,但我的才华必将获胜!二十五岁!我二十五岁了,到时候了,……今年我非大显身手不可。

而此时,病痛也在敲他的门。耳聋症开始肆虐,耳鸣不分昼夜的折磨他。终日不绝的轰鸣声,几乎把他折磨到疯狂的地步。

他在给友人写的信中说道:“我过着凄惨的生活。两年来,我谢绝一切的社交,因为我无法与人交谈,我是个聋子。如果我从事的是另一种职业,那还有几分可能;但以我目前的职业来说,情况就更可怕了。”

这种悲苦的情绪中,他依然坚持创作。《悲怆奏鸣曲》《第三钢琴奏鸣曲》《七重奏》《C大调第一交响乐》等都创作于这个时期。

1815年,他完全失聪。他听不见任何声音,只能靠笔谈。

在一次演出彩排中,他完全听不见舞台的演唱,乐队跟着他的指挥,而歌唱演员径自向前赶,现场一片混乱。很明显,他已经不能继续指挥了。他意识到了什么,随后,他掏出记录本。当别人写下:您别继续了……这样的文字时,他跳下舞台,一口所跑回寓所。他害怕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呆着,让友人陪着他去看著名的耳科医生。然而他的病,是医生无法医治的。

除了耳聋,他的健康状况也不好。自1816年,他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1817年,医生说他患的肺病。接着又是急性关节炎,黄疸病、结膜炎……

——似乎是境遇的惠顾,故意一再增加他的劫难,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营养。

在1824年,他参与指挥一场音乐会。全场一致鼓掌,他却一点也听不见。直到一位女歌唱演员拉起他的手,请他转过身面向听众时,他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

情感的缺憾

他身材矮胖,脖子粗壮,红砖色的大脸庞,前额宽广且隆起。他的头发异常浓密,像美杜莎的”蛇发。他狮子的样貌下,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

”比如我看见某个朋友经济困难而我又没钱帮助他时,我只须伏案工作,用不了多久,便能帮他摆脱困境。

对朋友如此真挚。爱情也同样强烈而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

1801年,他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爱情使享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时光,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那首著名的《月光奏鸣曲》便是为她而作。

然而爱情却使他深感残疾的可悲,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无法娶所爱的人。

朱后来嫁了给了加仑贝格伯爵。这使饱受疾病摧残的贝多芬,精神也濒临崩溃。

他几乎想要自杀。“连一向支撑我的非凡的勇气也无影无踪了。主啊,给我一次真正的欢乐吧,哪怕只有一天。……”这是垂死的哀鸣。但他又怎会在命运面前屈服呢。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内心的挣扎都反映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

《丧礼奏鸣曲》《幻想奏鸣曲》《第二奏鸣曲》等。《第二交响乐》,更多的反映了他青春的爱情,压倒一切的坚强意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将愁绪一扫而空。

1806年,他与特蕾泽订了婚。两人彼此相爱。这段爱情使贝多芬心神安定,也对他的艺术和生活产生了影响。他做出了《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田园交响乐》《热情奏鸣曲》等充满热情梦幻的乐曲。

然而好梦难圆,婚约解除了。然而两人似乎都彼此深爱着对方。

特蕾莎送给贝多芬一幅肖像,上面的题词是:“送给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善良的人T.B.”。

贝多芬死前一年,被朋友撞见他吻着特蕾泽的肖像,边哭边大声说:“你这样美,这样伟大,像天使一样。”

他对自己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只有在理想的领域,你才能找到朋友。”

生命的尽头

疾病、贫困、精神上的焦虑、没完没了的讼诉一直在困扰着他。

“我几乎沦为乞丐,却必须装作并未捉襟见肘。”

他常常不能出门,鞋子上有破洞。他欠出版商很多钱,作品又卖不出钱。

为了得到拖欠的津贴,为了保住侄子的监护权,他开始没完没了的诉讼。

他的兄弟死后,他将全部的期望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可他心爱的侄子却辜负了他的信任。

他为了侄子的前程奔走,回来后便病倒了。

1826年,他患上了胸膜炎。他叫侄子去找医生。

据说,那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居然忘了。两天后才想起来。

医生来迟了。他凭借着自己的意志与疾病斗争了三个月。

1827年3月26日,他在动了四次手术后,终于脱离了苦难,离开了人间。

在他弥留期间,他清醒地写道:“我耐着性子,心想:任何痛苦必会带来善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